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人有其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子罕弗受。 | 弗: | (2)献诸子罕。 | 诸: |
(3)宋人或得玉 | 或: | (4)以示玉人 | 示: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示玉人 | B.玉人以为宝也 |
C.若以与我 | D.我以不贪为宝 |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子罕弗受。 | 弗: | (2)献诸子罕。 | 诸: |
(3)宋人或得玉 | 或: | (4)以示玉人 | 示: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示玉人 | B.玉人以为宝也 |
C.若以与我 | D.我以不贪为宝 |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子罕弗受。 | 弗: | (2)献诸子罕。 | 诸: |
(3)宋人或得玉 | 或: | (4)以示玉人 | 示: |
(1)子罕弗受。
弗:
(2)献诸子罕。
诸:
(1)子罕弗受。
(1)子罕弗受。
弗:
弗:
(2)献诸子罕。
(2)献诸子罕。
诸:
诸:
(3)宋人或得玉
或:
(4)以示玉人
示:
(3)宋人或得玉
(3)宋人或得玉
或:
或:
(4)以示玉人
(4)以示玉人
示:
示: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示玉人 | B.玉人以为宝也 |
C.若以与我 | D.我以不贪为宝 |
A.以示玉人
B.玉人以为宝也
A.以示玉人
A.以示玉人
B.玉人以为宝也
B.玉人以为宝也
C.若以与我
D.我以不贪为宝
C.若以与我
C.若以与我
D.我以不贪为宝
D.我以不贪为宝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1)弗:不,没有 (2)诸:之于 (3)或:有人 (4)示:给……看 2.B 3.(1)如果把(玉)给了我。 (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 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 5.献玉者拥有宝贝 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 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 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
1.(1)弗:不,没有
(2)诸:之于
(3)或:有人
(4)示:给……看
2.B
3.(1)如果把(玉)给了我。
(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
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
5.献玉者拥有宝贝
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
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
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1.(1)弗:不,没有
(2)诸:之于
(3)或:有人
(4)示:给……看
2.B
3.(1)如果把(玉)给了我。
(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
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
5.献玉者拥有宝贝
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
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
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1.(1)弗:不,没有
1.(1)弗:不,没有(2)诸:之于
(2)诸:之于(3)或:有人
(3)或:有人(4)示:给……看
(4)示:给……看2.B
2.B3.(1)如果把(玉)给了我。
3.(1)如果把(玉)给了我。(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
(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
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5.献玉者拥有宝贝
5.献玉者拥有宝贝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
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品德高尚、清正廉洁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
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
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花花亭子造得巧,十二花神来献宝.若有一个不肯来,那座亭子就要倒答一动物大神们帮帮忙1、光明——骏马 2020-05-16 …
《爱莲说》《宋人献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用“/”标朗读节奏《爱莲说》中赞美莲花高洁、质朴的名句 2020-07-03 …
红楼梦五十二回细节解析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宝玉慢慢的上了马,李贵和王荣笼着嚼环,钱启周瑞二人在前引导 2020-07-04 …
简答题(1)《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和曼诺林的关系非同寻常。简要说明能体现他们关系的相关情节。(2) 2020-07-06 …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外甥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2020-07-07 …
二十七中是怎样为宝黛爱情埋下伏笔的?答:这回写宝玉爱情伏下了双不幸:他原以为袭人会终生服侍自己,不料 2020-11-22 …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述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的原因。(2)请简述 2021-01-21 …
宝宝磨牙是怎么回事宝宝睡觉磨牙怎么回事 2021-03-30 …
宝宝爱吐舌头是怎么回事宝宝老是伸舌头是怎么回事 2021-03-30 …
宝宝吐奶怎么回事宝宝老吐奶怎么回事 2021-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