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人有其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子罕弗受。 | 弗: | (2)献诸子罕。 | 诸: |
(3)宋人或得玉 | 或: | (4)以示玉人 | 示: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示玉人 | B.玉人以为宝也 |
C.若以与我 | D.我以不贪为宝 |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子罕弗受。 | 弗: | (2)献诸子罕。 | 诸: |
(3)宋人或得玉 | 或: | (4)以示玉人 | 示: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示玉人 | B.玉人以为宝也 |
C.若以与我 | D.我以不贪为宝 |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子罕弗受。 | 弗: | (2)献诸子罕。 | 诸: |
(3)宋人或得玉 | 或: | (4)以示玉人 | 示: |
(1)子罕弗受。
弗:
(2)献诸子罕。
诸:
(1)子罕弗受。
(1)子罕弗受。
弗:
弗:
(2)献诸子罕。
(2)献诸子罕。
诸:
诸:
(3)宋人或得玉
或:
(4)以示玉人
示:
(3)宋人或得玉
(3)宋人或得玉
或:
或:
(4)以示玉人
(4)以示玉人
示:
示: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与其他三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示玉人 | B.玉人以为宝也 |
C.若以与我 | D.我以不贪为宝 |
A.以示玉人
B.玉人以为宝也
A.以示玉人
A.以示玉人
B.玉人以为宝也
B.玉人以为宝也
C.若以与我
D.我以不贪为宝
C.若以与我
C.若以与我
D.我以不贪为宝
D.我以不贪为宝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以与我。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4.找出文中省略句与判断句各一个。
省略句:
判断句:
5.文章的标题《人有其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1)弗:不,没有 (2)诸:之于 (3)或:有人 (4)示:给……看 2.B 3.(1)如果把(玉)给了我。 (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 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 5.献玉者拥有宝贝 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 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 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
1.(1)弗:不,没有
(2)诸:之于
(3)或:有人
(4)示:给……看
2.B
3.(1)如果把(玉)给了我。
(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
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
5.献玉者拥有宝贝
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
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
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1.(1)弗:不,没有
(2)诸:之于
(3)或:有人
(4)示:给……看
2.B
3.(1)如果把(玉)给了我。
(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
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
5.献玉者拥有宝贝
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
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
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1.(1)弗:不,没有
1.(1)弗:不,没有(2)诸:之于
(2)诸:之于(3)或:有人
(3)或:有人(4)示:给……看
(4)示:给……看2.B
2.B3.(1)如果把(玉)给了我。
3.(1)如果把(玉)给了我。(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
(2)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
4.省略句:如“子罕弗受(玉)”,“以(之,代玉)示玉人”,“若以(之)与我”;判断句如“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译意为:如果把玉给了我,是(使我们)都丢失了宝贝啊。5.献玉者拥有宝贝
5.献玉者拥有宝贝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
子罕拥有“不贪”的品德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品德高尚、清正廉洁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
2.精析:A、C、D项中的“以”意为“把”,B项中的“以”意为“认为”。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
5.精析: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人有其宝”的含义,题目既然明确提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就应从献玉者和子罕两方面来考虑。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4.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5.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诸①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2020-04-07 …
英语翻译郑伯以璧假许田.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则其言假之何?为恭也.曷为为恭,有天子之存,则 2020-06-14 …
剪发文身的翻译..急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 2020-06-18 …
西周宗法制中,天子的庶子可以去当诸侯,诸侯的嫡子可以当诸侯,那么到底谁当呢?肯定有好多人对吧,难道 2020-06-19 …
古之君子,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求全文翻译. 2020-06-22 …
如果在冬天,你野外营宿睡在地上,只有三张毡子,有以下四种分配使用的方案供你选择: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020-06-29 …
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史料:“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 2020-07-04 …
有关西周的问题请问1.是不是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都为诸侯,而诸侯的嫡长子为诸侯,其他为卿 2020-07-05 …
贫穷则父母不子,有以也哉译文《聊斋志异·镜听》 2020-07-16 …
1英语翻译“今天验货,发现帽子有以下3个问题,1.有10%的帽子款式不对,2.有部分帽子有镂空,3. 20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