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上的一动点,点Q为边AC上的一动点,且∠PDQ=90°(1)求ED、EC的长;(2)若BP=2,求CQ的长;(3)记线段PQ与线

题目详情
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上的一动点,点Q为边AC上的一动点,且∠PDQ=90°
(1)求ED、EC的长;
(2)若BP=2,求CQ的长;
(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点F,若△PDF为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如图1,∵∠A=90°,AB=6,AC=8,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
AB2+AC2
=10
∴CD=
1
2
BC=5.
∵DE⊥BC.
∴∠A=∠CDE=90°∠C=∠C
∴△CDE∽△CAB
∴DE:AB=CE:CB=CD:CA,
即DE:6=CE:10=5:8
∴DE=
15
4
,CE=
25
4

(2)如图2,∵△CDE∽△CAB,
∴∠B=∠DEC.
∵∠PDQ=90°
∴∠1+∠4=90°.
∵∠1+∠2=90°
∴∠2=∠4,
∴△PBD∽△QED,
PB
EQ
BD
ED

2
EQ
5
15
4

∴EQ=
3
2

∴CQ=CE-EQ=
25
4
-
3
2
=
19
4

如图2-1,∵∠B=DEC,
∴∠PBD=∠QED.
∵∠PDQ=90°
∴∠1+∠2=90°.
∵∠3+∠2=90°
∴∠1=∠3,
∴△PBD∽△QED
PB
EQ
BD
ED

2
EQ
5
15
4

∴EQ=
3
2

∴CQ=
25
4
+
3
2
=
31
4

故CQ=
19
4
31
4

(3)∵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点F,
∴点P在边AB上
∵△BPD∽△EQD   
BP
EQ
BD
ED
PD
QD
作业帮用户 2016-11-20 举报
问题解析
(1)由勾股定理求得BC=10.通过“两角法”证得△CDE∽△CAB,则对应边成比例DE:AB=CE:CB=CD:CA,由此可以求得DE、CE的值;
(2)如图2,当P点在AB上时,由∠PDQ=90°就可以得出∠2=∠4,就可以证明△PBD∽△QED,就可以EQ的值,从而求得CQ的值;如图2-1,当P点在AB的延长线上时,证明△PBD∽△QED,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
(3)如图3,4,5由条件可以求出△BPD∽△EQD,就有
BP
EQ
BD
ED
PD
QD
4
3
.设BP=x,则EQ=
3
4
x,CQ=
25
4
-
3
4
x.由三角函数值可以得出△PDF∽△CDQ.由△PDF为等腰三角形就可以得出△CDQ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三种情况讨论就可以求出结论.
名师点评
本题考点:
相似形综合题.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实际问题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函数值的运用,解答时运用三角函数值求证三角形的角相等是难点,证明三角形相似是关键.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