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又作阖闾,吴国国君)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又作阖闾,吴国国君)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缕,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于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闻其 嗣 又甚焉 嗣,继承人。 |
B.室不崇 坛 坛,屋基。 |
C. 次 有台榭陂池焉 次,屡次 |
D.玩 好 必从 好,所喜爱之物 |
(2)对“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阖庐只是善于统率他的人民,就在柏举挫败了楚国。
B.阖庐只会用民(不会用兵,)以至于在柏举为我军挫败
C.只因阖庐善于统率他的人民,故此在柏举挫败了整国。
D.阖庐只使用他的百姓,就可以在柏举一役中战胜楚国。
(3)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同,③④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C.①②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同 |
(4)不是表述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
(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子西认为,吴师在陈并不可怕,值得忧患的是士大夫内部的不团结。
B.子西认为,吴国本来并不可怕,只是因为先大夫惧怕吴军,才导致了楚国的柏举之败。
C.子西认为,吴方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用不着惧怕,在陈的吴师会自取败亡。
D.子西的一番话,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道理。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又作阖闾,吴国国君)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缕,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于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闻其 嗣 又甚焉 嗣,继承人。 |
B.室不崇 坛 坛,屋基。 |
C. 次 有台榭陂池焉 次,屡次 |
D.玩 好 必从 好,所喜爱之物 |
(2)对“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阖庐只是善于统率他的人民,就在柏举挫败了楚国。
B.阖庐只会用民(不会用兵,)以至于在柏举为我军挫败
C.只因阖庐善于统率他的人民,故此在柏举挫败了整国。
D.阖庐只使用他的百姓,就可以在柏举一役中战胜楚国。
(3)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同,③④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C.①②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同 |
(4)不是表述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
(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子西认为,吴师在陈并不可怕,值得忧患的是士大夫内部的不团结。
B.子西认为,吴国本来并不可怕,只是因为先大夫惧怕吴军,才导致了楚国的柏举之败。
C.子西认为,吴方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用不着惧怕,在陈的吴师会自取败亡。
D.子西的一番话,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道理。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又作阖闾,吴国国君)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缕,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于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闻其 嗣 又甚焉 嗣,继承人。 |
B.室不崇 坛 坛,屋基。 |
C. 次 有台榭陂池焉 次,屡次 |
D.玩 好 必从 好,所喜爱之物 |
A.今闻其 嗣 又甚焉 嗣,继承人。
B.室不崇 坛 坛,屋基。
C. 次 有台榭陂池焉 次,屡次
D.玩 好 必从 好,所喜爱之物
A.今闻其 嗣 又甚焉 嗣,继承人。
A.今闻其 嗣 又甚焉 嗣,继承人。
A.今闻其 嗣 又甚焉 嗣,继承人。
嗣B.室不崇 坛 坛,屋基。
B.室不崇 坛 坛,屋基。
B.室不崇 坛 坛,屋基。
坛C. 次 有台榭陂池焉 次,屡次
C. 次 有台榭陂池焉 次,屡次
C. 次 有台榭陂池焉 次,屡次
次D.玩 好 必从 好,所喜爱之物
D.玩 好 必从 好,所喜爱之物
D.玩 好 必从 好,所喜爱之物
好(2)对“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阖庐只是善于统率他的人民,就在柏举挫败了楚国。
B.阖庐只会用民(不会用兵,)以至于在柏举为我军挫败
C.只因阖庐善于统率他的人民,故此在柏举挫败了整国。
D.阖庐只使用他的百姓,就可以在柏举一役中战胜楚国。
(3)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同,③④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C.①②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同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A.①②同,③④同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不是表述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子西认为,吴师在陈并不可怕,值得忧患的是士大夫内部的不团结。
B.子西认为,吴国本来并不可怕,只是因为先大夫惧怕吴军,才导致了楚国的柏举之败。
C.子西认为,吴方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用不着惧怕,在陈的吴师会自取败亡。
D.子西的一番话,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道理。
语文《爱莲说》《爱莲说》中“陶后鲜有闻”,‘闻’用一个成语代替是‘耳闻目睹’,‘香远益清’的‘益’和 2020-03-31 …
小明第一次买了3本练习本用1.2元,第二次用3.2元买了8本练习本.第一次买练习本用的钱数和买的本 2020-05-13 …
姐姐做自然练习比弟弟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弟弟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弟弟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 2020-05-14 …
离心泵生产管理的“四到”内容是( )。 A、听、摸、练、闻 B、听、练、看、闻 2020-05-31 …
小明买3本练习本用去3.90元,小力买6本练习本用去7.80元(1)写出小明用去的钱数和练习本的比 2020-06-06 …
商品名称单价/元语文练习本7数学练习本6英语练习本9自动铅笔5橡皮钢笔4(1)王老师买一种练习本用 2020-07-18 …
形容把东西运用的非常灵活的词语就是形容某些人运用某些东西用的特别灵活特别熟练 2020-07-20 …
求解答过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 2020-11-13 …
(2006•山西)用化学符号填空:①2个亚铁离子;②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MgO+2Mg 2020-11-23 …
英语翻译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