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①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①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②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国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向:刚才。②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
【小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2分)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小题3】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2分)
【小题1】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2】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
【小题3】示例1:孙叔敖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牺牲自己。
示例2:孙叔敖无私善良,能处处为他人着想。
解析
【小题1】
分 析:
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划分节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连词“以、于、为”同样如此)。四、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划分。有些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ú)、窃、惟、凡;或表敬副词,如“请、敬”,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五、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划分。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六、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者”后来划分。七、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来划分。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分 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如本题中,省略主语,翻译时要补充出来“我”,“而”这儿表承接,不译。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分 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从原文中找出依据。从“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看出,孙叔敖宁愿自己承担不幸,也不愿他人遭遇不幸,因此可归纳出“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牺牲自己”或“无私善良,能处处为他人着想”。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很忧伤而不吃饭。母亲问他原因。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
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积了阴德的人,一定会有善报。”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 做了楚国的令尹 还没有上任 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个仁义的人了。
祖国的山河...请打开记忆的闸门,写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写一个可吟可咏的诗句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 2020-05-16 …
为什么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侓”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西汉儒学宗师董仲舒说:“秦.重禁文字,不得挟书, 2020-05-16 …
樊哙怎么读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 2020-05-23 …
“春秋绝笔,瑞应在麟”这段话怎么解释?“春秋绝笔,瑞应在麟,宋诈讫录,瑞应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 2020-06-17 …
英语翻译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 2020-06-19 …
解释成语抢璞泣血及其典故 2020-06-24 …
选出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羽岂其苗裔邪B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C故其畜积足恃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2020-07-16 …
选出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羽岂其苗裔邪B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C故其畜积足恃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2020-07-16 …
在柴达木这个特殊的地域里,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这类的故事100字左右作业, 2020-11-21 …
选出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羽岂其苗裔邪B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C故其畜积足恃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2021-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