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

题目详情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系录·官制》

  材料二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

  材料三 元自世祖用伯颜之言,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始自至元二十年,至于天历、至顺,由四万石以上增为三百万石以上,其所以为国计者大矣。

——摘自《元史·食货志·海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

(3)“岁漕东南粟”指什么?由“海道以给京师”的具体路线又是怎样的?

(4)为了解决运输粮食的困难,元世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起了哪些重要作用?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元世祖的政绩。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系录·官制》

  材料二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

  材料三 元自世祖用伯颜之言,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始自至元二十年,至于天历、至顺,由四万石以上增为三百万石以上,其所以为国计者大矣。

——摘自《元史·食货志·海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

(3)“岁漕东南粟”指什么?由“海道以给京师”的具体路线又是怎样的?

(4)为了解决运输粮食的困难,元世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起了哪些重要作用?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元世祖的政绩。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系录·官制》

  材料二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

  材料三 元自世祖用伯颜之言,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始自至元二十年,至于天历、至顺,由四万石以上增为三百万石以上,其所以为国计者大矣。

——摘自《元史·食货志·海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

(3)“岁漕东南粟”指什么?由“海道以给京师”的具体路线又是怎样的?

(4)为了解决运输粮食的困难,元世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起了哪些重要作用?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元世祖的政绩。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系录·官制》

  材料二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

  材料三 元自世祖用伯颜之言,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始自至元二十年,至于天历、至顺,由四万石以上增为三百万石以上,其所以为国计者大矣。

——摘自《元史·食货志·海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

(3)“岁漕东南粟”指什么?由“海道以给京师”的具体路线又是怎样的?

(4)为了解决运输粮食的困难,元世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起了哪些重要作用?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元世祖的政绩。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系录·官制》

  材料二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

  材料三 元自世祖用伯颜之言,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始自至元二十年,至于天历、至顺,由四万石以上增为三百万石以上,其所以为国计者大矣。

——摘自《元史·食货志·海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

(3)“岁漕东南粟”指什么?由“海道以给京师”的具体路线又是怎样的?

(4)为了解决运输粮食的困难,元世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起了哪些重要作用?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元世祖的政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解析:   (1)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依据是“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   (2)元世祖让有关部门编辑成《农桑辑要》,颁发于民,指导农...
看了 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句话出自哪里?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2020-06-08 …

会者定离的意思“会者定离”是佛教术语.意思是说世上常会的人,也必有离散之时.就是佛说的世事无常之意  2020-06-18 …

英语翻译自《吕氏春秋·离谓》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尸,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  2020-06-24 …

如何理解下文这句话?崔忠有三子,但是据下文之意,有四子:泰、恪、因、寓,不是矛盾了吗?唐人姓书曰:  2020-06-25 …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  2020-06-26 …

文言文《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  2020-06-26 …

帮忙翻译以下这段古文~~~谢谢~~~~~~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020-06-26 …

中的一点问题"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  2020-06-26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盖亭林论学,本悬二的:一曰明道,一曰救世。其为《日知录》,又  2020-11-04 …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发?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