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与孙中山携手革命,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材料一:章大炎以经师而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与孙中山携手革命,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材料一:章大炎以经师而昌言革命,……(其)揭橥(注:音 zhu ,“标明”之意)民族主义,一本春秋之旨。……其后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以为“理其本者,当除胡虏而自植吾夏人,宗国不隤(注:音 tui ,“垮塌、崩颓”之意),则耻以鬻降为宠”,强调:“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而于民主代议政治,则雅不愿谈……
——据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材料二:1906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阐述了革命排满的内在涵义。他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据黄顺力《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章太炎和孙中山反满的民族革命思想有何不同?
(2)简要评价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与孙中山携手革命,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材料一:章大炎以经师而昌言革命,……(其)揭橥(注:音 zhu ,“标明”之意)民族主义,一本春秋之旨。……其后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以为“理其本者,当除胡虏而自植吾夏人,宗国不隤(注:音 tui ,“垮塌、崩颓”之意),则耻以鬻降为宠”,强调:“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而于民主代议政治,则雅不愿谈……
——据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材料二:1906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阐述了革命排满的内在涵义。他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据黄顺力《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章太炎和孙中山反满的民族革命思想有何不同?
(2)简要评价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与孙中山携手革命,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材料一:章大炎以经师而昌言革命,……(其)揭橥(注:音 zhu ,“标明”之意)民族主义,一本春秋之旨。……其后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以为“理其本者,当除胡虏而自植吾夏人,宗国不隤(注:音 tui ,“垮塌、崩颓”之意),则耻以鬻降为宠”,强调:“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而于民主代议政治,则雅不愿谈……
——据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材料二:1906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阐述了革命排满的内在涵义。他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据黄顺力《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章太炎和孙中山反满的民族革命思想有何不同?
(2)简要评价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与孙中山携手革命,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材料一:章大炎以经师而昌言革命,……(其)揭橥(注:音 zhu ,“标明”之意)民族主义,一本春秋之旨。……其后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以为“理其本者,当除胡虏而自植吾夏人,宗国不隤(注:音 tui ,“垮塌、崩颓”之意),则耻以鬻降为宠”,强调:“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而于民主代议政治,则雅不愿谈……
——据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材料二:1906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阐述了革命排满的内在涵义。他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据黄顺力《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章太炎和孙中山反满的民族革命思想有何不同?
(2)简要评价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与孙中山携手革命,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材料一:章大炎以经师而昌言革命,……(其)揭橥(注:音 zhu ,“标明”之意)民族主义,一本春秋之旨。……其后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以为“理其本者,当除胡虏而自植吾夏人,宗国不隤(注:音 tui ,“垮塌、崩颓”之意),则耻以鬻降为宠”,强调:“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而于民主代议政治,则雅不愿谈……
——据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材料二:1906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阐述了革命排满的内在涵义。他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据黄顺力《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章太炎和孙中山反满的民族革命思想有何不同?
(2)简要评价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与孙中山携手革命,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材料一:章大炎以经师而昌言革命,……(其)揭橥(注:音 zhu ,“标明”之意)民族主义,一本春秋之旨。……其后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以为“理其本者,当除胡虏而自植吾夏人,宗国不隤(注:音 tui ,“垮塌、崩颓”之意),则耻以鬻降为宠”,强调:“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而于民主代议政治,则雅不愿谈……
zhu zhu tui tui——据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材料二:1906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阐述了革命排满的内在涵义。他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据黄顺力《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章太炎和孙中山反满的民族革命思想有何不同?
(2)简要评价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法者,天 2020-03-31 …
师说而字的翻译:1.惑而不从师2.有且从师而问焉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020-05-21 …
解释“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 2020-06-15 …
英语翻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2020-06-20 …
1911年6月,梁启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革命论,诚不能自完其说;在今日之中国 2020-06-21 …
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 2020-07-29 …
英语翻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 2020-11-22 …
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 2020-12-17 …
阅读《师说》选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 2020-12-17 …
(22/23)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