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分)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格虏:强悍不驯的奴仆)……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题目详情

20 分)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格虏:强悍不驯的奴仆)……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材料二: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材料四: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 )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思想流派并概括每段材料的核心主张。( 8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段材料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引发该问题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4 分)

材料五: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成为器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都出自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名句。《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

材料六: 中国的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以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为观念、形式的科举制,对中国文人及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学者罗兹曼曾说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3 )指出材料五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孔子对教育有怎样的贡献?( 4 分)

4 )结合材料六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4 分)

20 分)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格虏:强悍不驯的奴仆)……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材料二: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材料四: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 )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思想流派并概括每段材料的核心主张。( 8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段材料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引发该问题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4 分)

材料五: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成为器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都出自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名句。《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

材料六: 中国的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以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为观念、形式的科举制,对中国文人及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学者罗兹曼曾说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3 )指出材料五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孔子对教育有怎样的贡献?( 4 分)

4 )结合材料六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4 分)

20 分)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格虏:强悍不驯的奴仆)……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材料一: 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格虏:强悍不驯的奴仆)……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格虏:强悍不驯的奴仆)……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材料二: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二: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有耻且格。

材料四: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材料四: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 )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思想流派并概括每段材料的核心主张。( 8 分)

1 )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思想流派并概括每段材料的核心主张。( 8 分) 1 )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思想流派并概括每段材料的核心主张。( 8 分) 8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段材料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引发该问题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4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段材料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引发该问题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4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段材料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引发该问题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4 分) 4 分)

材料五: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成为器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都出自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名句。《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

材料五: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成为器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都出自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名句。《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成为器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都出自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名句。《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

材料六: 中国的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以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为观念、形式的科举制,对中国文人及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学者罗兹曼曾说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材料六: 中国的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以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为观念、形式的科举制,对中国文人及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学者罗兹曼曾说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中国的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以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为观念、形式的科举制,对中国文人及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学者罗兹曼曾说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3 )指出材料五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孔子对教育有怎样的贡献?( 4 分)

3 )指出材料五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孔子对教育有怎样的贡献?( 4 分) 3 )指出材料五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孔子对教育有怎样的贡献?( 4 分) 4 分)

4 )结合材料六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4 分)

4 )结合材料六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4 分) 4 )结合材料六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4 分) 4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41. 【答案】 (1) 材料一:法家,主张赏罚分明,严刑峻法( 2 分) 材料二:道家,主张无为( 2 分) 材料三:儒家,主张德、礼(或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2 分) 材料四:墨家...
看了 (20分)读以下材料,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2020-05-13 …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  2020-05-16 …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  2020-05-1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  2020-06-17 …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刑  2020-06-23 …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  2020-07-04 …

《商君书·画策>记载:“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2020-07-1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  2020-07-14 …

《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  2020-07-29 …

《商君书·画策>记载:“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20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