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宝元中,党项①犯塞②,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③,遇寇多北④.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⑤,全军径趋,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宝元中,党项①犯塞②,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③,遇寇多北④.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⑤,全军径趋,为虎冀所破,殆⑥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⑦一声则止;再声⑧则严阵而阳⑨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
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释】①党项:古代少数民族。 ②犯塞:侵犯边境。③陈:同“阵”,阵势。④北:败北,失败。 ⑤易之:认为他们容易对付。⑥殆:几乎,差不多。⑦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 ⑧声:敲响 ⑨阳:同“佯”,假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①士 卒 皆 如 其 教 (标在主谓之间)
②孰 谓 狄 天 使 勇 (标在动宾之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为其添加一个文言标题:___。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宝元中,党项①犯塞②,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③,遇寇多北④.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⑤,全军径趋,为虎冀所破,殆⑥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⑦一声则止;再声⑧则严阵而阳⑨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
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释】①党项:古代少数民族。 ②犯塞:侵犯边境。③陈:同“阵”,阵势。④北:败北,失败。 ⑤易之:认为他们容易对付。⑥殆:几乎,差不多。⑦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 ⑧声:敲响 ⑨阳:同“佯”,假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①士 卒 皆 如 其 教 (标在主谓之间)
②孰 谓 狄 天 使 勇 (标在动宾之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为其添加一个文言标题:___。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①度必以奇胜 ___ ②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___ ③尽舍弓弩 ___ ④不可胜计也 ___ ①度必以奇胜 ___ ①度必以奇胜 度 ___ ②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___ ②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再 ___ ③尽舍弓弩 ___ ③尽舍弓弩 舍 ___ ④不可胜计也 ___ ④不可胜计也 计 ___
A.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B.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C.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D.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A.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B.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A.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B.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C.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D.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C.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D.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宝元中,党项①犯塞②,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③,遇寇多北④.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⑤,全军径趋,为虎冀所破,殆⑥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⑦一声则止;再声⑧则严阵而阳⑨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
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释】①党项:古代少数民族。 ②犯塞:侵犯边境。③陈:同“阵”,阵势。④北:败北,失败。 ⑤易之:认为他们容易对付。⑥殆:几乎,差不多。⑦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 ⑧声:敲响 ⑨阳:同“佯”,假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度必以奇胜 | ___ |
②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 ___ |
③尽舍弓弩 | ___ |
④不可胜计也 | ___ |
例句: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
A.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 B.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
C.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
①士 卒 皆 如 其 教 (标在主谓之间)
②孰 谓 狄 天 使 勇 (标在动宾之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为其添加一个文言标题:___。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宝元中,党项①犯塞②,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③,遇寇多北④.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⑤,全军径趋,为虎冀所破,殆⑥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⑦一声则止;再声⑧则严阵而阳⑨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
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释】①党项:古代少数民族。 ②犯塞:侵犯边境。③陈:同“阵”,阵势。④北:败北,失败。 ⑤易之:认为他们容易对付。⑥殆:几乎,差不多。⑦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 ⑧声:敲响 ⑨阳:同“佯”,假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度必以奇胜 | ___ |
②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 ___ |
③尽舍弓弩 | ___ |
④不可胜计也 | ___ |
例句: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
A.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 B.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
C.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
①士 卒 皆 如 其 教 (标在主谓之间)
②孰 谓 狄 天 使 勇 (标在动宾之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为其添加一个文言标题:___。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①度必以奇胜 | ___ |
②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 ___ |
③尽舍弓弩 | ___ |
④不可胜计也 | ___ |
A.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 B.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
C.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他想一定要以奇制胜.度:思考,考虑;
②听到第二声就严阵而假装要跑的样子.再:第二次;
③就提前告知军士全都扔掉弓弩.舍:舍弃,放弃;
④互相践踏死亡的不可胜计.计:计算.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例句:连词,表修饰;A.连词,表顺承;B.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递进;D.连词,表修饰.
(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①“士卒”为名词,作主语,其后停顿.句子停顿为:士 卒/ 皆 如 其 教 (标在主谓之间).
②“谓”是“说”的意思,是动词,其后停顿,句子停顿为:孰 谓/ 狄 天 使 勇 (标在动宾之间).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才:刚;遽:忽然;止:停止.句子翻译为:刚碰到敌人,还没有接战,忽然钲声响,士兵都停止进攻.
②徧:通“遍”,遍及;从:听从.句子翻译为: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本文讲述的是狄青如何带兵打仗的,可以概括为:狄青为将.
答案:
(1)①思考,考虑 ②第二次 ③舍弃,放弃 ④计算
(2)D
(3)①士 卒/ 皆 如 其 教 (标在主谓之间)
②孰 谓/ 狄 天 使 勇 (标在动宾之间)
(4)①刚碰到敌人,还没有接战,忽然钲声响,士兵都停止进攻.
②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狄青为将
①他想一定要以奇制胜.度:思考,考虑;
②听到第二声就严阵而假装要跑的样子.再:第二次;
③就提前告知军士全都扔掉弓弩.舍:舍弃,放弃;
④互相践踏死亡的不可胜计.计:计算.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例句:连词,表修饰;A.连词,表顺承;B.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递进;D.连词,表修饰.
(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①“士卒”为名词,作主语,其后停顿.句子停顿为:士 卒/ 皆 如 其 教 (标在主谓之间).
②“谓”是“说”的意思,是动词,其后停顿,句子停顿为:孰 谓/ 狄 天 使 勇 (标在动宾之间).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才:刚;遽:忽然;止:停止.句子翻译为:刚碰到敌人,还没有接战,忽然钲声响,士兵都停止进攻.
②徧:通“遍”,遍及;从:听从.句子翻译为: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本文讲述的是狄青如何带兵打仗的,可以概括为:狄青为将.
答案:
(1)①思考,考虑 ②第二次 ③舍弃,放弃 ④计算
(2)D
(3)①士 卒/ 皆 如 其 教 (标在主谓之间)
②孰 谓/ 狄 天 使 勇 (标在动宾之间)
(4)①刚碰到敌人,还没有接战,忽然钲声响,士兵都停止进攻.
②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狄青为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挖一条水渠,挖了全长的5/8时距中点160米这条水渠全长多?补充条件:---这条水渠的体积是挖一条水 2020-03-31 …
回答着三个问题,要用算术,如用方程请写清楚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25%,第二小时 2020-04-07 …
一段路甲每小时行30千米乙用8小时走完全程现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和乙的路程比是3比5甲走 2020-06-03 …
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在途中与乙车相遇行了全程5/8.甲车每小时4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 2020-06-06 …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8小时行完全程,另一列火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啊哟10小时走完全程.两车同时 2020-06-29 …
从a地到b地驾车型完全程要十小时易车行完全程要十五小时,现在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遇时,比 2020-07-11 …
工程队合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150米时,乙队比甲队多修了6分之1。问公路全长多少米?两个工程队合修 2020-07-13 …
(2/3)174秒,而整辆汽车在隧道内的时间为172秒.问:这辆汽车全场多少米?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020-07-18 …
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往甲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2/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5千米,这时距乙地正好是 2020-11-29 …
1,汽车从甲到乙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30%,第二小时行了40%.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200km,全程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