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折杨柳的典故或者诗歌,指导的说一说呀!
题目详情
折杨柳的典故或者诗歌,指导的说一说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王维有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不熟悉古典诗歌的读者看来,可能以为前两句不过是一般的描写春雨后的景色.如果追溯到更早的南北朝乐府诗《折杨柳歌辞》,便会发现它和古时社会风习有关,其一云: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诗中这位行客为什么不拿马鞭,反而折下杨柳枝来,下马后坐在那里吹笛子(古人把嫩柳枝掐断,抽掉茎中的木质干,留下茎皮,在一端略加修整即可吹响,犹如笛声,也叫柳笛、柳哨)?而且“愁杀”呢?
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所以上面诗中的“行客儿”上马后看到杨柳,就会想到“留下”,对故里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折下柳枝下了马,吹起柳笛来,滞留在原地不走了,但是又不能不走,所以有“愁杀”之语.
同诗的第四首又唱道: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当“行客儿”留恋故土,唱起惜别的“杨柳”歌时,他的同行者却是个胡人,正因为他不理解汉语的“柳”与“留”的谐音寓意关系,也就不理解同伴的感情,所以他才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对“杨柳郁婆娑”,只能看其景,不能理解其中之情.懂了这首诗,我们就理解王维的《渭城曲》的全部含义了.即因为雨水把轻尘洗掉,所以客舍的柳色显得更加鲜丽,使即将分别的人们更加触目惊心,在这一往情深的激发下,才无限感慨的发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的情意.
为了表示“挽留”、“留恋”的情愫,古人在送别的时候,常常折下道旁的杨柳枝赠送行者,以寄深情.所以王之涣的《送别》诗云: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有时,为了怀念离乡的亲友,还寄去杨柳枝以表意,如张九龄的《折杨柳》一诗写道: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折杨柳的行为,是送别者表示挽留,也是行人愿意留下的示意,可是终于留不住,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被罗隐的《柳》诗恰切地描绘出来了: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
了解了这个原委,我们看柳永的《雨霖铃》,这首写离开京师即将远行的词的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便更会体会到词中所表达的惆怅情绪是多么的感人,诗人所以强调“杨柳岸”这一情景的用意也就在这里.
古时有一首笛子吹奏曲《折杨柳》,人们听到笛子吹奏此曲时,也会与杨柳的形象产生联想,增加乡思.所以杜甫在《吹笛》中就曾反问道:“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他埋怨塞外五月天还在下雪,看不到春色,看不到杨柳,可是为什么笛子偏要吹奏这个曲子,增加旅人的乡愁呢?
再看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里面表达了委婉曲折的多层含义,无怪乎它被推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不熟悉古典诗歌的读者看来,可能以为前两句不过是一般的描写春雨后的景色.如果追溯到更早的南北朝乐府诗《折杨柳歌辞》,便会发现它和古时社会风习有关,其一云: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诗中这位行客为什么不拿马鞭,反而折下杨柳枝来,下马后坐在那里吹笛子(古人把嫩柳枝掐断,抽掉茎中的木质干,留下茎皮,在一端略加修整即可吹响,犹如笛声,也叫柳笛、柳哨)?而且“愁杀”呢?
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所以上面诗中的“行客儿”上马后看到杨柳,就会想到“留下”,对故里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折下柳枝下了马,吹起柳笛来,滞留在原地不走了,但是又不能不走,所以有“愁杀”之语.
同诗的第四首又唱道: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当“行客儿”留恋故土,唱起惜别的“杨柳”歌时,他的同行者却是个胡人,正因为他不理解汉语的“柳”与“留”的谐音寓意关系,也就不理解同伴的感情,所以他才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对“杨柳郁婆娑”,只能看其景,不能理解其中之情.懂了这首诗,我们就理解王维的《渭城曲》的全部含义了.即因为雨水把轻尘洗掉,所以客舍的柳色显得更加鲜丽,使即将分别的人们更加触目惊心,在这一往情深的激发下,才无限感慨的发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的情意.
为了表示“挽留”、“留恋”的情愫,古人在送别的时候,常常折下道旁的杨柳枝赠送行者,以寄深情.所以王之涣的《送别》诗云: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有时,为了怀念离乡的亲友,还寄去杨柳枝以表意,如张九龄的《折杨柳》一诗写道: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折杨柳的行为,是送别者表示挽留,也是行人愿意留下的示意,可是终于留不住,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被罗隐的《柳》诗恰切地描绘出来了: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
了解了这个原委,我们看柳永的《雨霖铃》,这首写离开京师即将远行的词的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便更会体会到词中所表达的惆怅情绪是多么的感人,诗人所以强调“杨柳岸”这一情景的用意也就在这里.
古时有一首笛子吹奏曲《折杨柳》,人们听到笛子吹奏此曲时,也会与杨柳的形象产生联想,增加乡思.所以杜甫在《吹笛》中就曾反问道:“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他埋怨塞外五月天还在下雪,看不到春色,看不到杨柳,可是为什么笛子偏要吹奏这个曲子,增加旅人的乡愁呢?
再看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里面表达了委婉曲折的多层含义,无怪乎它被推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
看了 折杨柳的典故或者诗歌,指导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所指的词人是柳永。( ) 2020-05-20 …
折杨柳的典故或者诗歌,指导的说一说呀! 2020-05-22 …
柳公权是颜真卿之后又一位有较大影响的书法家.他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2020-06-07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阅读题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2.整首诗歌营造出一种什么样 2020-06-18 …
谁会解释《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歌辞《北朝乐府民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健 2020-06-19 …
指出下列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古代著名诗人都爱种柳,不但写下许多咏柳佳作,而且本人 2020-06-21 …
4.“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指的是什么?A.《杨柳曲》B.《杨柳》c.《折杨柳曲》D.《杨柳歌 2020-11-10 …
柳敬亭说书①张岱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 2020-11-10 …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棹歌:渔民的歌,船家 2020-11-10 …
小小阅读园。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柳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1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