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言文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两句中“则”用法为何不同C.连词,那么/连词,就。解析里那么和就不是一样吗?!

题目详情
文言文 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两句中“则”用法为何不同C.连词,那么/连词,就。【解析里】 那么和就不是一样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你所提出问题中的两句原文出自于不同的古文典籍,即: 原文一“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自东晋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中的内容,这里的“则”表假设,可译为:那么、就。 所以原文一的大意是:如果我死亡祸乱,就同社稷一起灭亡。 原文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自《孟子·告子下》,这里的连词“则”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所以,原文二的大意为: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 由于“则”的语义环境不同,所在的位置不同,所以“则”充当连词时的意思也是不相同的。比如: 原文一中的连“则”出现在后分句,与“若”构成表假设的偏正复句,是顺从前分句的意思,申说应有的结果,所以这里的“则”应译为:那么,就。 原文二中的“则”出现在前分句中(后分句:国恒亡),也是表假设,但所表示的是假设的条件,而不是结果,所以这里的“则”应译为:如果,假如。 另及:连词“那么”和“就”都是顺着前文假设或让步的意思而表结果,所以连词“那么”和“就”的意思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