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6分)(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
(6分)(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6分)(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6分)(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6分)(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6分)(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3分)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
看了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看过《东方朱丽叶》的吗?chiomybella是意大利文吗?《东方朱丽叶》里,听从意大利回来的埃 2020-06-05 …
匆匆主要内容朱自清写的内容多点 2020-06-17 …
格物穷理的内涵?朱熹的“格物穷理”具体内涵是什么? 2020-06-22 …
已知x不等于1,(x-1)(x+1)=x平方-1,(x-1)(x平方+x+1)=x立方-1,(x- 2020-06-27 …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叫什么名字?它属于研究方法吗?那么控制变量法也属于研究方法还是实验方法或操 2020-07-04 …
方,朱,勾和共怎么组词方,朱,勾,共加边旁组词 2020-07-10 …
究竟是内接多边形还是内切多边形?在不同的数学书上有不同的讲法有的说内接,有的说内切那究竟是两种说法 2020-07-26 …
答好了加到100!方与圆方与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老祖先们似乎对方与圆情有独钟,他们说“ 2020-11-07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3. 2020-11-28 …
无形资产定义下列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关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下列说法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