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比较《烛之武退秦师》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谏艺术
题目详情
比较《烛之武退秦师》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谏艺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在谈话的开始,他们对此行的目的避而不谈,而是谈一些表面上看来与之不相干的事情:烛之武不谈让秦退兵的事,却大谈秦国的利害得失;邹忌开口谈的是一些闺房私语.即,都采用了委婉说理的方法.
邹忌入朝后,向齐王谈起自己“臣诚之不如徐公美”的事实,引用妻、妾、客的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折射出身份地位与需求的不同,但都说他“美于徐公”,然后进一步谈及自己的感想,自己的反思,由小及大,由“我”及“君”,有家事谈及国事,巧妙自然,一切尽在不知不觉之中,委婉进谏.从而充分体现了邹忌劝谏方法的聪明巧妙,对皇权的深刻认识与了解,他深谙君王心理、娴于辞令,把劝谏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烛之武与秦伯应当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敌对关系(秦伐郑),利益上是根本冲突的,郑国的利益秦国是不会考虑的.烛之武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说服秦伯的时候,避而不谈郑国的利益,而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分析郑亡对于秦国的利害,使秦伯认识到郑亡确实对秦有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实现了让秦退兵的目的.论辩中他处处站在秦国的角度去替秦国考虑.这就让处于优势地位的秦穆公非常乐于接受,接着烛之武准确把握并抓住了秦穆公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展开辩论
邹忌入朝后,向齐王谈起自己“臣诚之不如徐公美”的事实,引用妻、妾、客的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折射出身份地位与需求的不同,但都说他“美于徐公”,然后进一步谈及自己的感想,自己的反思,由小及大,由“我”及“君”,有家事谈及国事,巧妙自然,一切尽在不知不觉之中,委婉进谏.从而充分体现了邹忌劝谏方法的聪明巧妙,对皇权的深刻认识与了解,他深谙君王心理、娴于辞令,把劝谏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烛之武与秦伯应当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敌对关系(秦伐郑),利益上是根本冲突的,郑国的利益秦国是不会考虑的.烛之武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说服秦伯的时候,避而不谈郑国的利益,而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分析郑亡对于秦国的利害,使秦伯认识到郑亡确实对秦有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实现了让秦退兵的目的.论辩中他处处站在秦国的角度去替秦国考虑.这就让处于优势地位的秦穆公非常乐于接受,接着烛之武准确把握并抓住了秦穆公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展开辩论
看了 比较《烛之武退秦师》与《邹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比较《烛之武退秦师》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谏艺术... 2020-05-21 …
比较《烛之武退秦师》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谏艺术 2020-05-21 …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然而 2020-06-18 …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读《邹 2020-06-18 …
什么是讽谏和直谏?讽谏的特点是什么?这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的问题邹忌纳谏时设喻说理就是讽谏,但这不 2020-06-18 …
下面是第一册第五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的“导学心语 2020-06-1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 2020-07-28 …
.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气”的是()A.积极进取B.忠臣直谏C.退隐山林D.处士横议 2020-11-03 …
《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 2020-11-27 …
在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和,敌军败退武昌。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