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创建时间
资源类别
相关度排序
共找到 23 与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温度 相关的结果,耗时36 ms
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现象说明了NaHCO3难溶于水B.滤液中的c(Na+)>c(
化学
滤液中c(Na+)+c(H
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溶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KWc(H+)<1.0×10-7mol/LB.c(Na+)=
化学
c(H2CO3)C. c(
(2014•广东)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为强酸B.该混合液pH=7C.图中X表示HA,Y
化学
c(Na+)
(1)常温下,某同学将稀盐酸与氨水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表:实验编号氨水物质的量浓度(mol•L-1)盐酸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溶液pH①0.10.1pH=5②c0.2
其他
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Kwc(H+)<1.0×10-7mol/LB.c(Na+)=
化学
c(H2CO3)C. c(
化学中常出现“1+1≠2”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一定温度下符合“1+1=2”事实的是()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等于2gC.1g
化学
1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值时发现,0.01mol/L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2该探究小组将PH=x的H2SO4溶液与PH=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1:10混合,混合后所得溶液恰好成中性.
化学
B3 C4 D5
(1)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2)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硫酸VbL混合.①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
化学
混合溶液的pH=10,且a=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Ⅰ.从宏观知微观(1)100mL水与100mL乙醇混合时,温度会(填“不变”、“上升”或“降低”).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的微观解释为:.(
化学
符号).Ⅱ.从微观知宏观(1
常温下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Ⅰ、Ⅱ所示(以下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化学
aCl)=______mol
1
2
3
>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