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早教吧百科知识频道 --> 人群养生 -->特殊人群 -->

艾灸祛湿的顺序和部位

场景/问题/来源
艾灸祛湿,穴位,方法

艾灸祛湿的顺序和部位

知识/回答

艾炙是中华民族中医药学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的功效是比较多的,要是医治恰当,可以充分发挥非常好的去湿气作用,例如对身体的足三里穴,丰隆穴等穴道开展艾炙,可以充分发挥去湿气的功效,平常日常生活之中假如出現人体体内湿气较重,这针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影响是较为大的,我们看来一下这些方面的內容。

艾灸祛湿的次序和位置

1、足三里穴

艾灸祛湿足三里穴是坐落于外膝的下3寸、踝关节两侧一横指上下的部位,艾炙10-15分鐘就可以,需坚持不懈一段時间,迅速能够见到去湿气的实际效果。

2、丰隆穴

艾灸祛湿丰隆穴坐落于小腿肚两侧的圆心,肌肉比较凸起的部位,对于这一穴道去湿气,实际效果最佳。每天艾炙15分鐘能够合理健脾养胃。

3、解溪穴

艾灸祛湿解溪穴坐落于脚面、膝关节活动的凹槽。这一穴道是全身化痰祛湿的穴位,针对消除下肢的水肿有不错的实际效果。每天对解溪穴艾炙15分鐘,坚持不懈一段時间,可以非常好去湿气。

4、三元穴

艾灸祛湿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部位,归属于保健养生的穴道。长期性对关元穴艾灸穴位或是艾炙有利于调理气血、补肾填精。每天能够艾炙1015分鐘,可以协助去湿气。

5、中脘穴

艾灸祛湿中脘穴坐落于腹部正中心线,脐上4寸的部位上。每日艾炙10-15分鐘,能合理减轻肠胃不适的病症,另外有利于去湿气。

6、谷穴艾

灸去湿气内关穴是小肠经的总闸,有“面部合谷穴收”的叫法,当脸部皮肤红血丝时,可艾炙内关穴,有非常好的减轻实际效果。内关穴具备升清降浊、通宣血气的作用,但身体素质较弱者不适合给与强刺激,孕妇更要忌讳。选穴:一手的大拇指第一个骨节纵纹正对着另一手的手掌边,大拇指曲屈按住,手指尖特指处。技巧:艾炙间距穴道3-5公分,灸至穴道温暖、略微泛红就可以,10次为一治疗过程。每一次艾炙10-15分鐘,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