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中医养生
秋季中医养生
不管是谁,对养生保健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注重这些养生保健问题,才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避免一些不良疾病的影响和伤害,那么现在要为大家分析介绍一下,在秋季的时候如何更好的帮助自己,利用中医的方式养生保健,远离疾病影响,希望每个人对这些养生方法都可以注意。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一、进补不可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讷呆等,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以上就是中医养生的一些常识了解,通过这些常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现在你应该知道,利用中医养生保健,需要注重哪一些方法以及技巧问题了吧,养生绝对不能够盲目,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注意建立在健康科学的基础之上。
谈谈你对《庄子》中“养生主”一文的理解尽量概括,精简在500字内,胡乱抄袭者删答案! 语文 2020-06-04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老中医为大家总结了养生三字经,短小精悍的语句中浓缩 语文 2020-06-10 …
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答问题。(15分)中医是医学,也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 语文 2020-11-05 …
近些年中医养生风生水起。《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养生遵循的唯物辩 政治 2020-11-0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昨天中国科协举行的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 语文 2020-11-05 …
石灰稳定土施工中为什么潮湿条件下养生要比在空气中养生要好 化学 2020-11-05 …
在绿色、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流行趋势的当下,不仅国人喜欢,外国友人对神秘而迷人的中医药文化也 语文 2020-11-05 …
请问在古文中...养生丧死一次.可否翻译为现代汉语.生养死丧呢? 语文 2020-11-05 …
材料一:神医代代有,2010年特别多。从靠“祖传秘方”打天下的张悟本,到推行道家养生的李一,都靠着“ 政治 2020-12-22 …
房中养生术 人群养生 2021-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