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题目详情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 矣!惑:糊涂过湘江, 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B. 小学 而大遗小学:小方面学习 山之高而止穷:穷尽
C.不 相师耻: 以…为耻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边界,边际。
D.君子 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心凝形 ,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 久矣是岁,元和四年
B.则群聚 笑之攀援而登,箕踞
C.生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D.句读 不知,惑之不解凡是州 山水有异态者
小题3: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 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
看了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莫衷一是鼓惑人心歪风邪气贪脏枉法B.百无聊赖负隅顽抗潸然泪下没精打彩C.  2020-04-07 …

《潜夫论.慎微篇》译文非独山川也,人行亦然,有布衣积善不怠,必致颜闵之贤;积恶不休,必致桀跖之名.  2020-06-12 …

刑弃灰于街者的问题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  2020-06-17 …

文言文好的进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又过  2020-06-22 …

断句!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  2020-07-03 …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莫衷一是鼓惑人心歪风邪气贪脏枉法B.百无聊赖负隅顽抗潸然泪下没精打彩C.  2020-07-11 …

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83-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  2020-11-10 …

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满好奇,喜欢模仿②美好的诱惑,激励人们去  2020-12-08 …

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  2020-12-13 …

对号入座。花:A.植物的一种器官B.形状像花的东西C.种类或颜色错杂的D.迷惑人的;虚假的E.视线模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