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恐鞭垂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引自《苏辙传》
材料二  熙宁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
——引自《宋史·食货》
材料三 司马光曰:“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引自《宋史·司马光传》
请回答:
(1)围绕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三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相似?提出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下面是两位学生的观点:
学生甲:青苗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学生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你同意谁的观点?试述你的理由。
(3)在古代农耕文明时代,小农经济一直是历代统治的基础。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为发展和巩固小农经济分别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都站在地主阶级保守派立场上,反对青苗法。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农民到期不还,会给地方州县带来麻烦;韩琦认为青苗法的实施,是“官府放高利贷”,不合情理;司马光认为青苗法会导致贫者逃亡,“富者变贫...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石出“青...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  2020-05-14 …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2020-06-2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2020-06-24 …

阅读以下材料三大改造高潮中发生的一些失误,虽然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毕竟是次要的,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  2020-06-2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  2020-07-07 …

阅读下列材料:魏主日:“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  2020-11-22 …

以下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四位杰出帝王的评价:材料一:“当时之治,不惟贞观而已,虽并隆于尧、舜可也。”--  2020-11-23 …

甲乙阅读题甲\x05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  2020-12-04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  2020-12-20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