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l9题。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l9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④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⑤辛弃疾名弃痰,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⑥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问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闽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⑦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⑧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⑨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问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蔗生了一个辛弃疾。

                                         (选自《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有删改)

1.从全文看,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

 

 

2.文章第③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结合原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4.文章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何作用?(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用刀和剑刻成,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有金戈之声)。②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是一个爱国臣子的哭诉和表白(表达了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③在政治的煎熬和打磨中锤炼而成。④婉约、细腻,艺术美感中含有政治与生活的哲理。(每点2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给满分) 2.衬托(1分)。用岳飞的《满江红》来衬托《破阵子》是很难得的有金戈之声的力作)(2分);用屈原的仰问苍天和共工的怒撞不周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热泪横流)(2分)。 3.宋代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1分),以及辛弃疾性格、思想、情感和时代产生的碰撞(1分),注定了他的词及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1分)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1分)。 4.①(蕴含主旨方面)形象地概括了辛弃疾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传神地描述了辛弃疾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 ②(行文思路方面)体现了本文借词评人的行文思路。 ③(倾注情感方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同情和钦敬。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l9...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里克特是德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作为“穷人的歌者”,他的散文《  2020-05-23 …

求解答过程:将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将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内容不得有删减).里克特是德国著名作家  2020-06-09 …

该作家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应采取什么方式缴纳?某作家应出版社授请写了一本纪实文学,约定第一第按照  2020-06-11 …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  2020-06-15 …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  2020-07-13 …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  2020-11-08 …

1967年,中国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  2020-11-0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位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作家想出了这样一  2020-11-14 …

上世纪60年代有位作家说:“有人说,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  2020-12-14 …

将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段长句内容不得有删削里克特是德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资产阶级的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