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实用类文本阅读王安石逸事(林语堂)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

题目详情

实用类 文本 阅读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对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 1060 ),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19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 .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   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 .“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又清高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

C .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D .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 .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20 、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 5 分)

21 、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即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 6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9 . B 、 C

20 .注意文中的相关叙写:①“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②敢于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③有行政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根据文意,综合起来看,王安石是个自信、有政治理想、有才干、且不免自负,不太容易与人合作的人。由此,偏居一方而身为小吏,自为首领,又能躲避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在王安石看来,这样的日子更顺心惬意。可见,“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主要是如此的气质性格使然。

作答时应能写出文中相关的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分析得出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的原因。(写出文中信息依据 2 分,分析得出结论 2 分,表达 1 分)

下面附上《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先生在该文其后写的一段评议性文字,对此问题的理解有参考。

他这一段自己韬光养晦历程,颇难了解,因为此人一定深信一旦时机到来,他必可为国家做大事。若说他壮年这段时期已经建立了他政治生涯的基础,是合乎情理的说法。也许当时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他觉得不能胜任,因为那时朝中有年高德勋学识渊博的文臣,如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曾公亮等人,这些人都会以锐意的改革侧目而视,都深得人望,是以使抱有新见解的后起之辈无从发展。王安石是在坐以待时。但是,从心理上看,恐怕另有一个理由。王安石那样气质的人,不管身居何处,总愿自为首领,而在偏远的外县身为太守,仍不失小池塘中的大青蛙。他在京师担任一项官职,那一段短短的时期,他曾和同僚争吵不和,使事事错乱失常。他想变动成规,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吴桂和张方平都记得与他为同僚或为属下之时,遇事都极难与人合作。

21 .此题理解允许有不同看法。但应要求学生注意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平时阅读而获得的对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来谈,力求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示例:有一种精神彪炳未来,她,就是奉献!有一种纽带传承文明,她,就是教师!
看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王安石逸事(林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翻译成英语:你可以试着和中国人沟通一下.这样你的普通话一定会提高的.毕竟,亲身实践是好事.我在这边  2020-04-09 …

美尔茵效果怎么样?梅雨虽美防霉最美,事情不发霉就是好事,工作不发霉就是努力了,生活不发霉就是快乐了  2020-06-28 …

卡耐基说“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  2020-06-29 …

“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漫画启示我们追求美好人生必须()A.处理好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学  2020-11-04 …

一个人好强表现在什么地方,太好强了是好事吗有人说我好强、但是我不知道好强具体是什么意思、都会有什么表  2020-11-04 …

范进中举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要开辩论会了,关于范进中举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是反方,观点是范进中举是坏  2020-11-04 …

二氧化碳被吸收不是好事么?生物圈的氧气都被微生物消耗了,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个可以理解;而那些二  2020-11-04 …

“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漫画启示我们追求美好人生必须()A.处理好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学  2020-11-04 …

下面话题可以从哪些角度以写作文?王老师正在和几个二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吃饭,读书时他们有的是好学生,有的  2020-11-04 …

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可见A、人们不要过分认真地去分析什么是好事或坏  202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