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每题3分,共9分)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每题3分,共9分)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辙亦迁海康 贬谪 B.然其诗质而实绮 质朴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感触 D.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 悔改,改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每以家贫,东西游走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D.今将集而并录之 爽籁发而清风生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2.C 3.D 1. 分 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忤:抵触,违逆。所以选C。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揣摩其主旨和语境,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字数不得增减)(4分)唐诗之美在情辞,故  2020-06-09 …

根据下面四组成语分别猜出四位诗人.⒈百步穿扬万古长青一日千里⒉光怪陆离釜底游鱼⒊一穷...根据下面  2020-06-17 …

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不知”和“尽”两个词语分析诗歌中“征人”的情思?  2020-06-27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九江闻雁陈均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  2020-07-06 …

上学路上的时间怎么利用走到学校差不多要15分钟时间,路上真的很无聊,该干什么呢?学习方面的事情语文  2020-07-24 …

读古诗扩成语下面是唐诗《登鹳雀楼》.请把诗中的每一个字扩展成一条成语.(原始中的字必须在该成语的第  2020-07-26 …

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展开合  2020-12-10 …

诗三百还是诗三百篇论语里面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还是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20-12-22 …

学校要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你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两首诗之间为主持人报幕设计一  2021-01-16 …

帮帮做做下面的题目,1.有关黄河的俗语、成语.2.诗歌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诗和()诗,从形式上分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