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巴金:百年行程中的文化创造(节选)李辉走在巴黎,便走进了历史长河。不经意间走进一条小巷,一幢老房子,或者一个咖啡馆,也许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巴金:百年行程中的文化创造(节选)

李辉

  走在巴黎,便走进了历史长河。不经意间走进一条小巷,一幢老房子,或者一个咖啡馆,也许就能飞溅起几朵浪花,将怀古幽情敲打,行囊和衣衫顿时湿成一片,伴着脚步缓行。

  如此这般走在巴黎,我走进了巴金的历史。

  说不完的故事,看不厌的景致,浓得化不开的历史情结。

  沿着塞纳河缓行,注目河水流淌。抬起头,巴黎圣母院无言高耸,听不见雨果描写过的钟声。攀上钟楼,俯瞰四周。河南岸,是拉丁区和卢森堡区,小巷弯弯曲曲,网一样蔓延着。我有一种感觉,仿佛时光就是在下面的一个个网眼里闪过。巴金1927年来到巴黎时,就在河对岸的一座小旅店里寄寓。拿着地图,望着对岸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建筑,我试图辨认早就通过巴金的叙述而熟悉了的一切:先贤祠(国葬院)、卢森堡公园、河边的旧书摊……

  当我在巴黎感受巴金时,随身还带了一本书,是诗人梁宗岱的《诗与真》。梁宗岱与巴金差不多同时在巴黎,让他陶醉的是诗,是美术。不仅仅是他,在此前后,到过巴黎并且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理论家的还有朱光潜、冯至、傅雷等,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在巴黎这座文化之都感受艺术的熏陶,探索艺术的奥妙。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同时期的巴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巴黎让巴金迷恋的不是艺术,而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是血与火的恐怖画面中高扬的英雄主义,是强大的政府权力下个体生命的反抗、呼喊。三十年代,巴金曾就《蒙娜丽莎》到底是否为油画与朱光潜进行过争论,由此可见,当他徘徊于卢梭雕像前的那些日子里,他也曾走进卢浮宫参观。但是,这座城市所含蕴的伟大、悠久的文化传统,一个个博物馆里展示的文物、绘画等等人类艺术的精华,在他关于巴黎生活的回忆中,并没有什么叙述。相反,在1932年他写的《灵魂的呼号》中,我们看到的是他用相当激烈的言辞贬斥卢浮宫,贬斥艺术:

  我不是个艺术家。人说生命是短促的,艺术是长久的,我却认为还有一个比艺术更长久的东西。那个东西迷住了我。为了它我甘愿舍弃艺术,没有一点顾惜。艺术算得什么?假若它不能够给多数人带来一点光明,假若它不能够对黑暗给一个打击。整个庞贝城都会埋在地下,难道将来不会有一把火烧毁了艺术的宝藏,巴黎的鲁佛尔宫?假若人们把艺术永远和多数人隔离,像现在遗老遗少们鉴赏古画那样,谁又能保得住大愤怒爆发的时候,一切艺术的宝藏还会保存着它们的骄傲的地位?老实说,我最近在北平游过故宫和三殿,我看过了那令人惊叹的所谓不朽的宝藏,我就有一个思想,就是没有它们,中国绝不会变得更坏一点,然而另一些艺术家却诚惶诚恐地说失掉它们中国就不会存在。大多数民众的痛苦和希望在他们看来是极小极小的事情。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巴金同时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出版家。

  似乎是矛盾的现象。在 以偏激的言辞批判传统文化 的同时,成为作家和出版家的巴金,又实际上是在履行着文化创造的使命,是在以显赫的业绩汇入文化的长河。

  随着年岁增长,巴金身上的激烈情绪渐渐淡化,对于年轻时候的行为,晚年巴金作了认真的反省:“我年轻时候思想偏激,曾经主张烧毁所有的线装书。今天回想起来实在可笑。”他对简化汉字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如果汉字走向拼音化,“这样我们连李白、杜甫也要丢掉了,”然后他说,“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谁也无权把它们抛在垃圾箱里。”他的这番话,与1932年的激烈,形成了鲜明对照。

  随着偏激思想与情绪的消退,浓厚的文化兴趣与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在巴金身上凸现出来。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等人的著作的同时,他翻译了历来被认为是唯美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他酷爱买书、藏书,在同时代作家中其藏书量名列前茅。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他作为编辑家、出版家的业绩。

  《巴金传》的作者陈丹晨先生有一个见解,他说巴金一生的编辑出版活动,从1934年创办《文学季刊》到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再到1957年创刊的《收获》,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文化圈。这是一个宽泛的文化圈。不是流派,不是团体,没有明确的、一致的文学主张,但巴金以绝不唯利是图的严肃出版理念、以杰出的文化判断力和认真的编辑态度,以真诚、热情的友谊,把一大批作者吸引在他的周围。

  他说得不错。当年,曹禺、萧乾、鲁彦、刘白羽、何其芳、卞之琳、罗淑、严文井、荒煤……一批作家的处女作或代表作,都是由巴金发表和出版。八十年代初,从维熙、谌容、张洁、冯骥才、沙叶新、张一弓、张辛欣等不少在新时期走上文坛的作家,同样得到了巴金的扶持、鼓励和保护。特别每当有年轻作家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巴金总是公开站出来发表文章,声援他们,为他们辩护。从而在八十年代文坛,对于那些受惠于巴金的作家们来说,作为编辑家、出版家的巴金,无疑也是一棵为他们挡住风沙的大树。

  在我后来接触到的萧乾、严文井、荒煤、卞之琳、谌容、从维熙、沙叶新、张辛欣等作家那里,我不断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巴金的敬重与感激。

  谈到处女作《大墙下的红玉兰》的发表,从维熙至今对巴金充满感激之情:

  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两个凡是”正在与“实事求是”殊死一搏的日子,面对我寄来的这部描写监狱生活的小说,如果没有巴老坚决的支持,在那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怕是难以问世的——正是巴老义无反顾,编辑部才把它以最快的速度和头题的位置发表出来。当时,我就曾设想,如果我的这部中篇小说,不是投胎于巴老主持的《收获》,而是寄给了别家刊物,这篇大墙文学的命运,能不能问世,我能不能复出于新时期的中国文坛,真是一个数学中未知数X!(《巴金箴言伴我行——贺巴金九九重阳》)

  巴金不正是在一个个类似的故事中进行着文化的创造与积累吗?

(摘自中华网)

1.怎么理解巴金“以偏激的言辞批判传统文化”?请你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文章的重心在描述“巴金百年行程中的文化创造”,却用了相当的篇幅讲述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写这部分内容有何作用?

3.阅读本文,再根据你对巴金的了解,你觉得巴金先生“百年”的“文化的创造与积累”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巴金是从现实需要的角度、革命的角度出发,而反对纯艺术,反对传统文化的。   2.参考答案:写巴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内容上紧扣了标题中“行程”二字,真实地反映了巴金文化创造的历程;结构上,又是下文写巴金“认真的反省”的必要基础。   
解析: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是其文化创造的一部分。而且紧扣“行程”一词的含义。   3.参考答案:(1)巴金,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等。《家》最成功、影响最大,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翻译家。   (3)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文化圈;发表和出版了一批作家的处女作或代表作,声援受到不公正的批评的年轻作家。   
解析:
不要仅仅回答其作品,还要注意他在文化方面的社会实践。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巴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  2020-05-16 …

七年级下册历史记述了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从  2020-06-28 …

七年级下册历史记述了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从  2020-07-03 …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馆闲坐。一位先生走进咖啡店,点了两杯咖啡,然后指一指  2020-07-06 …

七年级下册历史记述了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从  2020-07-28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八十年代:走向辉煌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  2020-11-01 …

“走,到咖啡书屋去。”这是不少大连人爱说的一句话。《市场报》记者来到天津街,走进咖啡屋,环顾四周,7  2020-12-05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馆闲坐。一位先生走进  2020-12-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八十年代:走向辉煌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辉  2020-12-15 …

七年级下册历史记述了从隋朝建立(581年)到清朝前期(1840的中国历史,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从辉煌走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