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离亭燕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离 亭 燕
张 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___
A.词篇从近景写起,词人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眼前风物,风景如画别有一番萧瑟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下阕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D.“多少六朝兴废事”却“尽入渔樵闲话”,给人一种历史的兴衰沧桑之感,借景抒情。
E.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的基本能力.A项,“近景”不当,应为“远景”;D项,借景抒情不当,此处为联想.E项,“冬日的太阳”应为“秋日凄冷的太阳”.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特别是要从诗歌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洲、屿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发花的季节,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结合诗歌的内容“蓼屿”“荻花”“竹篱”“茅舍”,不难看出是宁静的江边人家之景.诗歌中的写景往往是为抒情作铺垫的.

答案:
(1)BC
(2)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阕“渔樵闲话”作了铺垫,引发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

译文: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这首词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词的深沉感慨.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卜而情夺取,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
开头一句“一带江山如画”,先对金陵一带的全景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秋天草木摇落景色萧索,但这里作者却说“风物向秋潇洒”,一切景物显得萧疏明丽而有脱尘绝俗的风致,这就突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的特色.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这个“水”字承首句的“江”而来,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长江向远处看去,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将如此宏阔的景致,用一个“浸”字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来.近处则是“霁色冷光相射”,“霁色”紧承上句“碧天”而来,“冷光”承“水”字而来,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一个“射”字点化了这一画面.接着词人又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却只见“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洲、屿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发花的季节,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这样,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暗暗为下片的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下片先荡开两笔,写词人,再抬头向远处望去.“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处,客船的帆高挂着,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标志着人活动,于是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这里在历史上短短的三百多年里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的衰亡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却是“尽入渔樵闲话”.“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到这里猛然一收,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这种隐忧在歇拍两句里,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怅望”表明了词人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倚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歇拍的调子是低沉的,他的隐忧没有说明白,只从低沉的调子里现出点端倪,耐人寻味.
在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看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