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诗歌鉴赏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秋思赠远(其一)王涯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

题目详情
诗歌鉴赏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 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注】①只自:唐代口语,作“独自”讲,句中有“心甘情愿”之意2.觉:梦醒。
(1)“秋逼暗虫通夕响”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分别包含对比,请任选一句加以具体说明。
(3)《秋夜曲》写的是思妇怀远,《秋思赠远》写的是远人思亲。“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首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一般有点题、营造意境、奠定感情基调等作用.此诗中第一句为写景,交代了时间“秋”“夕”,与题目“秋夜”呼应;“通夕”写出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主人公侧夜未眠.
(2)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题目中已经点明是“对比”,答题时只需分析“对比”在诗歌中的体现.明显的一处是第二句“梦”和“觉”的对比;第二处对比,先要注意注意中“独自”的理解,这里的一处对比是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注意景和情的关系.第一首诗写景,是从侧面写思妇,注意“漫漫”;第二首写景,是从侧面写“远人”,注意“唯”.

参考译文:
《秋夜曲》漏壶的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无边无际的云彩间漏下淡谈的月光.秋日的清冷令秋虫整夜鸣叫,给戊边丈夫的棉衣还未寄出,请老天可干万别降下寒霜啊!

赏析:
      《秋夜曲》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这天真的出语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很难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表现全诗所要抒写的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秋思赠远》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却发觉两人仍分隔两地,处在别离之中.上句写宿志兼点处境,下句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传》),读了这首诗,更觉其情真意切了.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看了诗歌鉴赏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