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李煜,公元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李煜,公元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
(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的心头是怎样的滋味?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历来为人们所赏识,请谈谈对这个句子妙处的体会。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要结合写作背景去考虑.“别”应作“特别”、“另外”解释.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惟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
(2)运用比喻,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离愁)加以具象化,把抽象的离愁形象地表达出来,生动地表现了愁之深,恨之长.李煜此句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答案:
(1)对故国的思念,对国破家亡的悔恨,对昔日美好生活的追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无法排遣的痛苦.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把抽象的离愁形象地表达出来,生动地表现了愁之深,恨之长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