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5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2分。)2.苦闷、抑郁的心境。(2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2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2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2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2分。)
1.
分 析:
本题的题干既给出了目标,也给出了要求,同时也指明了答题的方向,“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考生首先要了解景物描写的角度有哪些,感官角度、空间角度(高低远近)、动静、虚实等等。明确了这些角度,答题就要容易多了。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描写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开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通过这种动静结合方式,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写景有声、有色、有得,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干中说“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里已经给出了两个答案;“结合词的下片”,给出思考的范围。本题的答题模式:观点+理由。观点一定要明确,理由要围绕下片来陈述。情感的体现方式主要有:一是用情感词直接体现,一是借助人物的行为体现,一是借助景来体现。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苏轼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苏轼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情绪。这可以作为答题的角度之一。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
分析:
考点1:词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词文默写:①根据课文填空;②默写词文名句;③读图默写词文名句;④根据提示填写词文名句。 试题属性 题型: 难度: 考核: 年级
看了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古诗《竹阁》-苏轼苏轼竹阁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两丛恰  2020-06-17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2020-06-26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6分)甲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蒌蒿  2020-07-0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  2020-07-13 …

唐宋八大家是指A.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苏洵、曾巩B.柳宗元、韩愈、苏轼、苏辙  2020-07-26 …

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吾和子分别代表什么?吾和子代表的是客人和苏轼,客人的消极态度和苏轼的旷达态度?还是  2020-11-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  2020-11-24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  2020-12-08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  2020-12-17 …

名著阅读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内容描述有错误的一项()A.“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