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破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

其次在管人。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带有强制性的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儒家强调“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如果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人则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养民莫于养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下万民服务。因此,他们之间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使他们不至于过度;“裕民”是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老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知礼节了。

4.下列分析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和谐促进,其中的“人”包括治人者和治于人者。

B.儒家推重“尚贤使能”,只要德才兼备,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进入政府担任官职,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被推举。

C.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商朝亡国的教训,告诫子孙要“敬德保民”。

D.儒家强调为政要养民,只要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人民厌恶的东西不强加给他们,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下,社会就会长治久安。

5.下列分析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儒家认为,不论是治于人的平民百姓,还是治人的人才,都要时时对其进行教育,不要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这就是所说的管人。

B.每一个人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因此,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C.荀子以为法不能独立而用,如果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法,丑恶仍然不能根除;只用德教而不用刑罚,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

D“为政在人”不是不要“法”,而是说在“法”与“人”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确定对什么人执法。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儒家认为,国君和臣子应该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子和仆人关系,他们都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B.荀子认为,天生万民,设立君主,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百姓,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君主、为一个姓氏卖命的。

C.荀子认为,要使国家富足,重要措施之一是“节用”,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D.荀子主张,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等,使百姓富裕,社会自然就安定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4.D

5.D

6.B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 项,原文是“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 原文是“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可见文中的“择人执法”是选择执法的人,不是“对什么人执法”。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原文是“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选项张冠李戴。所以选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社区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这说明()A.该社区居民  2020-04-06 …

A市在B市的12km的位置,给B市发货的车以40km/时送货,以60km/时返回A市,往返1时10  2020-04-27 …

温岭市石塘镇 有民政所么 就是办理贫困证明的时候需要的盖的民政的章子石塘镇政府可以的么?你读大学的  2020-05-13 …

关于我国民族的正确叙述是()A.除汉族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B.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民族  2020-05-16 …

以下对民主的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B.民主是在国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C.民主意味  2020-05-16 …

2016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大代表在互联网上征求网民意见,并及时予以  2020-05-17 …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以下几类(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C.无民事行为能力  2020-05-20 …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 A .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  2020-06-06 …

中国公民定居国外,民事行为在第三国实施(不是中国和定居国),该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2020-06-09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害民智为第一要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  2020-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