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公共空间与公共意识①众所周知,“公”是相对“私”而言的,公共空间自然应该不同于私人空间。一家人坐电梯下来,电梯就是你的私人空间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公共空间与公共意识
  ①众所周知,“公”是相对“私”而言的,公共空间自然应该不同于私人空间。一家人坐电梯下来,电梯就是你的私人空间,一到大厅,有了外人,马上就进入了公共空间,应该小声说话。为什么?怕干扰到别人。这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可是,即便在文明程度很高的今天,我们还是到处可见抽烟、吐痰,甚至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大声打手机……餐馆里的众声喧哗就更不用说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总是将其归因于未能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区分开来。
  ②这_____是没错的,但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也不是我要强调的重点。
  ③所谓“公共空间”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日常公共生活的“公领域”,在这一领域中“私”是无所作为的,只要遵规矩、按常理、循旧俗就行;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一个将各种各样的私人意见、看法、观点等汇集为公意的地方。没有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就不会形成真正的“公共意见”。当然,在这一“公共空间”中,需要的是理性,要让人 说话 ,同时要辩论。
  ④中国人的古训是在公共场所“莫谈国事”,而康德却说只有在公共场所,你才应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 在私下里,你倒真应该执行你作为一个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但所有的不满与意见都应该在“公共空间”得到发泄与表达。有学者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就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是“国民”,“盖国家者,成于国民之共同心”,再以后,到1897年,就有人提到了“社会”这个词,专指国家之外为某种目的自行形成之组织。于是“社会”就成了“绅士”表达其个人意愿的公共空间。而立宪运动一开始就存在着“皇帝”和“绅士”两个主体,正是这两个主体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导致了清王朝的崩解灭亡。
  ⑤对“公共空间”的意识就叫“公共意识”。有了“公共空间”的意识,也就是有了公民的意识,知道我应该遵守公共秩序,知道我可以也应该在公共场合表达出我个人的不同见解,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场合,我个人的想法才能形成公共意见,获得别人的承认。“公民”,按其本意,指的是一个人意识到了他对这个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及所享有的权利。一旦“意识到”,就可以在这个公共空间里把本属“私”的东西变成“公”。
  ⑥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也曾提出了以家族为本位的公共空间的设想。他主张设立学校,并且认为,设立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使学校成为议政的场所,从而起到限制专权的功效,使学校成为绅士的公共空间。有意思的是:他心目中的公共空间还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私”所指的并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家族,家族的代表就是绅士。
  ⑦这当然很有中国特色,但我个人对此还是心存疑虑,害怕家族完全取代了个人,害怕家族中的“家长制”蔓延为全社会的行为规则,然后又成为国家统治秩序的正当性依据。 家国一体,社会的伦理秩序就是国家的政治秩序,这是一种人们业已习惯了的生活态度
  ⑧但不管怎么说,有了公共空间,有了对公共空间的意识即公共意识,中国的社会变革才有了根本前提。
1.联系上下文,填人第②段空格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或许
B.大概
C.诚然
D.其实
2.第③段的加粗词“说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文意,“公共意识”的具体表现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开头列举在公共场合抽烟、吐痰、大声喧哗等现象,是为了批评人们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B.文中所说的“公共空间”就是指需要遵规矩、按常理、循旧俗、汇公议的公共生活场所。
C.第④段画线句强调,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D.对第⑦段画线句中人们把社会伦理秩序与国家政治秩序混为一谈的“生活态度”,作者并不认同。
5.作者在第④段和第⑥段都援引与中国历史有关的材料,但目的不同,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第④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人在公共场所“莫谈国事”这一“古训”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2.发表个人意见
3.(1)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
  (2)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表不同意见。
4.D
5.证明“公共空间”、“国民意识”对于促进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以家族为本位的“公共空间”是有局限的。(中国在建设现代“公共空间”的进程中应避免以家族完全代替个人的倾向。)
6.“莫谈国事”的古训,是封建专制的产物,是普遍存在与国人中的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莫谈”不等同于不想谈,而是不能谈,个人的想法、意见不能在公共场所表达,可能直接导致国人对“国事”的漠不关心,从而影响社会的进步。(成因、实质、表现、结果)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公共...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人数占三个车间总人数的25%,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三车间的三分之四。一以知第  2020-04-09 …

某工厂第一车间有人,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的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那么:  2020-04-09 …

某工厂有两个车间,第一车间人数占全厂总人数的65%,如果从第一车间调24人到第二车间,则两个车间人  2020-04-09 …

某厂三个车间共636名工人,第一车间人数是第二车间人数的5倍第三车间等于第一第二车间人数的求各?某  2020-04-09 …

某厂第一车间有32人,若从第一车间调8人到第二车间,那么第一车间人数就比第二车间少五分之二,原来哪  2020-05-17 …

一位厂长,每天早晨8点到火车站,同一时间,一辆轿车也到这儿,把厂长接到公司,每天如此.可是有一天,  2020-06-15 …

第一秒末就是第二秒初,那第一秒末到底包含几秒1、0~第一秒末间隔几秒?2、‘第一秒末到第二秒初之间  2020-06-16 …

某工厂第一车间人数比第二车间人数的五分之四少30,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十人到第一车间那么第一车间人数就是  2020-11-18 …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4s末到第5s初经历了1s的时间B.物体在前4s内指的是物  2020-11-24 …

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s时,称为第2s末时或第3s初,也可称为2s内B.0~  20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