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培根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唐太宗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培根
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唐太宗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前人凝固的足迹和思想,历史是今人矫健的步伐和智慧;历史是古代人民辉煌成就的载本,历史亦是腥风血雨沧海桑田的剪影;历史的辉煌是我们前行的标杆,历史的无奈是我们奋勇的警示……
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时刻,我们怎样对待历史?怎样解读历史?
请围绕“历史”为话题,自己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聆听历史
疲惫于人生大道上的烦琐杂乱,顾忌到人生旅途中的千变万化,沉浸在繁华大街中的灯红酒绿。我在一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夜晚,独坐窗前,泡一杯茶,捧一本古书,在淡淡的灯光下,聆听历史。(多抒情的散文笔调!)
聆听历史,聆听古诗词的魅力。于是,我们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抱负;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豪迈情怀;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有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情结;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精神……聆听古诗词,聆听忧伤,于是,我们听到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惨无奈,听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伤感情愁,听到了“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失望悲切……(此段作者从文学史中去挖掘了历史文化内涵,并且注意了激昂与忧伤两方面,很有文化厚度。)
聆听历史,品味各式风流人物。越王勾践,败于吴国,栖于会稽山上,苦身焦思,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卧薪尝胆,最终打败了吴国。勾践,算是一代风流人物。刘备,礼贤下士,思贤若渴,三顾茅庐,千古传颂《隆中对》,三国时的一代明君。诸葛亮,众所周知的传奇人物,他“身居南阳,亲自耕作,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后来,诸葛亮出山,舌战群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其惊人的军事才能,其雄才大略、胆大心细,给历史留下了一道最美丽的风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追求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的陶渊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民为本,真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中华历史长河中,各类风流人物纵情吟唱!(作者此段结合教材,关注了历史人物,叙议结合,句式整齐,极有气势。)
聆听历史,铭记历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的序幕。日本法西斯强盗在中华大地上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30万炎黄同胞被残杀。30万,多么巨大的数字!多么骇人听闻的悲惨事件!更无耻的是,日本现任政府的有关人士还否定历史,企图篡改历史!再回首一百多年,英法联军侵华,一座华丽无比的宫殿——圆明园在列强的凌辱下化为灰烬。这些惨痛的历史成为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
中国的历史是曲折的,是坎坷的。我们要聆听历史,更要铭记历史!要在历史中前进,在历史中升华爱国情怀!
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无论岁月怎样变换,我们都要聆听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
[总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很有广度,内容丰富,短短的几百字对中国历史作了较为恰当而又辩证的总结和解读。
语言很有抒情味,用语恰当准确!值得学习。
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
只有在梦里,我才能跨越时空,来到那个世界。那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现在所得不到的。

古人打仗用的是计。那是智慧与智慧的对话,使人心服口服,胜得货真价实。孙子的三十六计不光可以用于打仗,在其他方面也不无道理。然而现在的世界战争,不休就可以知道谁会赢。不用计谋,只靠武器。一颗原子弹扔下去,容不得半点挣扎,就一切灰飞烟灭了。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造就了美国人的霸道,纵使联合国也不敢指责。并不是美国的军事人才有过人的智慧,而是因为它有超常的武器。历史呀,就是这样,把智慧发明出来的高科技反过来控制人的智慧。(点得好!)

我欣赏中国古代的皇帝——那一身的霸气与威武,君临天下,乾坤独断,荡气回肠。那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象征着中国曾经的辉煌。甚至,高处不胜寒是一种美,深院锁清秋是一种美,呼风唤雨背后的暗自叹息那亦是一种美。
历史长河中曾有过无数的皇帝。好的皇帝自然令人崇敬和爱戴,坏的皇帝却也令我喜爱。我相信每个背负骂名的皇帝背后都有令人心酸的苦楚,都是无奈和无助。(有新意。)
秦二世断送了他父亲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可是谁能理解他身边的大臣不容他有动弹的余地呢?李煜是使南唐亡国的皇帝,可是谁能理解他错爱了文学?崇祯是使明朝走向了灭亡的皇帝,可是谁能理解他有志志难酬……
我欣赏他们能与国家共同战胜到最后一刻的勇气和毅力,至少他们面对了艰辛与困苦。
细读历史,你才会发现:失败,其实并不可耻!

诗是文学的一种。在古代的文学著作中,诗是我最喜爱的文体,微言大义。我更欣赏诗人。很多诗人到处游历,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多喜爱文人墨客的那种清高与孤傲。他们很随性,很真实,很可爱。写诗可以让他们发泄心中对过去的留恋,对未来的憧憬,对世事的不满,以及对事物的探索。另外,诗的平仄、押韵、对仗很有讲究。这更使诗有了丰富的内涵后又加上了华丽的外表,从而显得更加完美。
可如今,我看到了诗的没落。网上铺天盖地地搞笑,把经典诗改得乱七八糟以搏人一笑。现在也不再有人写古体诗,不再有人在工作之余有兴致去寻古。不只诗,文学都在退化。文理分科的时候明显理科人多。因为“学文科赚不到钱”,真的很无奈。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没人要文学,文学就越没落;文学越没落,就越是没人要文学。
也许这是历史必须经过的过程,我所能做的也只有痛心和惋惜。
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便是二千年前的中国。拔开尘雾,打开历史的枷锁,透过纷繁的世事,穿过漫长的时光,你会看到那时的中国,纯朴美丽,智慧而又不张扬。没有外人打扰的中国多美呀!
古代中国,我非常非常喜欢那个世界。然而时间总是在向前跑,很多东西注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只是希望,有些东西,不要改变。
【点评】感情真挚,抒发内心的感受,线索分明,层次分明,结构突出,语言富有文采。
侃谈历史
闻说三门县修高速公路遇上一棵千年古樟,于是便有了保树改道与毁树保路之争。一方面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一方面是现代文明标志。是进?是退?终究是个挠人的难题。
思忖再三,我认为还是不砍,坚决不砍。
为什么?有人会不得不问。如果不砍,国家就会损失2000万,这2000万可以种多少棵树呀!再说中国有那么多树,就砍这一棵,又何妨呢?
古樟。2000万。朋友,当生命与金钱需你选择时,我想你毫不犹豫选择生命。一个历经千年的生命之树,是我们宝贵的自然遗产,是不能再生的呀!
戈壁荒滩,峻岭深谷,暮霭沉沉,黑云重重——这是轻视自然,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景象;
凄风苦雨,鬼哭寒山;老母路泣,寡妻巷哭——这是历经战争,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景象。
历史不仅给我们留下萧条、破败、创伤和悲伤,也留下成就、辉煌、惊喜和财富,更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以上三段由具象到整体,很好地解读了历史。)
你也许会说,古樟仅仅是一棵树,它不是人。是的,它不是人,可我们是。我们不是老虎,不是怪兽,我们是文明的人类,我们会惦记我们的祖先,尊重我们的传统,而且我们从来都以我们的历史而感到自豪。
我们常说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文化,可这些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的承载体是什么?难道仅指用教科书去告诉别人吗?所以一棵老树,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我们悠久历史、千年文化的见证。我们尊重老树,就是尊重历史。
山水既是自然的山水,更是人文历史的珍品;星云既是上天的星云,更是人文历史的珠宝。爱历史就等于爱自己。
读史使人明智,我读了。
人类的堕落是在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人类的伟大就是保护自然,尊重历史。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爱国主义、团结奋进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而奋斗!
史中一窥
历史这玩意儿就像一辆奔驰在赛车场的F1赛车,你不可能挡住它前进的车轮。它会一直前进,前进再前进。但是你们发现了吗?所有的F1赛道都是环形的,所以名为“历史”的这辆车免不了要重蹈覆辙,经过同一个弯道,只有它在第一场胜出了才能接着去跑第二场。
——题记
在21世纪,忘记历史的人没有未来可言,进入社会后也一定会碰许多钉子。比如说吧:当一个人大谈太平天国的种种事迹时,你突然播一句“那都是秦始皇的残暴导致的,不足为奇。”周围的人必定向你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有人会说:“小子,你是假冒的中国人吧?说!你是哪国派来的奸细?”诸如此类,尴尬之处众位皆知。我是个货真价实的中国人,我不想有那种尴尬,于是乎,我翻开了历史书。
过了一会儿,我惊骇不已:历史不会重演。(行文随意,开头比喻甚妙,观点鲜明。)
想秦始皇扫六合、平天下,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秦朝之盛可见一斑,但始皇却又残暴无情,秦朝刑法严厉,以致“失期,法皆斩”。秦朝思想封闭,竟有“焚书坑儒”之事。最终在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的共同冲击下,秦亡了。
与之类似的有隋。隋朝是经历三国、五代、南北朝后的又一统全国的大朝,当世罕有对手,封建文化进一步巩固加深,国力一时无匹。可是却葬送在杨广手上。为什么?杨广残暴呗,光是打高丽就有三次之多,军费开支异常巨大,百姓赋税加重,劳役增多,以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隋最终怎么样了?被李唐以“替天行道”之名取而代之。中国社会又重新统一繁荣了,二三百年后唐朝也不行了,居然被宋取代!李家没料到,我也没料到!
再看民族战争。前有明朝戚继光抗倭,后有中国八路军抗日。打的都是小日本。最终都赢了,大长了民族气势,意义不是用“非同小可”能形容的。靠的是什么?智慧?对了一半;民心?对了另一半。
戚继光在杭州抗倭时,倭人的兵器让明军吃了很大的苦头。为此戚继光深入民间,向百姓询问破解之道。连续七日下来,终天发明了一种用毛竹做的武器成功地压制了倭人的弯刀,因此取得了胜利。
中国八路军抗日时的事迹大家都熟知,但中国抗战确实拼的是民心。
由上面的内容看来,我本文开头的那个比喻实在是形象了。
我合上了书,突然想到:社会主义的中国似乎没有重复历史,而是在编写历史,编一部辉煌的民族发展史。它没有任何朝代可比。(观点提炼得高且新!)
这意味着,名为“中国历史”的赛车已经成功地进入了下一站,又开始新的赛程。
【点评】这是一篇极富激情的文章,,抒发内心的感受,线索分明,层次分明,结构突出,语言富有文采,能有兴趣写出这样的文章,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应该是难能可贵的。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历史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秦砖汉瓦,魏晋风骨;就是兰亭集序,颜筋柳骨。(这个排比形象具体地阐述历史的悠久。)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的尖锐矛盾;“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描写了人民的悲痛惨景……这就是历史,能把七情六欲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将社会矛盾表达得惟妙惟肖!(语言好,观点明。)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有闻名中外的中国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无一不体现着历史的发展、历史的辉煌。这就是历史,我们骄傲的成就。
历史就是汉武帝、唐太宗、乾隆帝,就是李白杜甫陆游李清照辛弃疾,就是扁鹊沈括诸葛亮。
无论是下诏求贤的汉武帝,还是善于纳谏的唐太宗,或者是重视农业的乾隆帝他们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政治抱负,创写了历史中伟大的一幕。留给接班人无穷的治国道理和强国之路。这就是历史。
历史就是三足鼎立,四面楚歌,七国争雄。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止,天下大乱。但“乱”是现象,“变”是实质。在这个时期里,各国先后变法,经济迅速发展,各家演说应运而生,社会明显发生变化。这就是历史,虽然社会动荡却无形中给后人留下了启蒙的思想。
历史就是绵长而古朴的“根”。(点睛之处)
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栽培了水稻、粟等农作物。夏朝时已有历法,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观测到哈雷慧星,并做了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西周初年,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春秋时期,人们已使用“九九”乘法口诀,夏朝已有宫殿……这就是历史,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和艺术精品的历史。
历史是中华民族抗日的艰辛过程。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日寇对南京30万同胞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实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侵略政策……这一切残酷的行动在伤痕累累的祖国大地上撒上了无情的盐。但中华民族没有屈服,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就是历史,永远抹不去惨痛的记忆。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是全然照搬,是全盘否定,还是选择性的学习?全然照搬,秦始皇的暴政、周厉王的颓废、汪精卫的叛变,就会重演;全盘否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那些辉耀史册的伟大业绩就会黯然失色。由此说来,面对历史,我们要记住不足,发挥优势,其实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纠正不断前进的过程。
眺望和平
鱼儿喜欢清澈的河水,那是它们的家园。
花儿喜欢肥沃的土壤,那是它们的花园。
鸟儿喜欢澄澈的天空,那是它们的家园。
人类需要没有硝烟味的世界,需要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可是,是谁把清澈的河水变得混浊干涸?是谁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是谁把澄澈的天空变得昏暗无色?又是谁把祥和的世界变得如此不安?
是战争!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们。
回顾历史,你可曾看到南京大屠杀中,人们恐慌的神态?可曾看到抗日战争中,那些难民愤怒的眼光?正如张养浩所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中,和平之花被无情地折断,和平之歌被箭无情地射下,和平之舟被无情地搁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几度在电视上看到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中那些孩子们呆滞的目光,他们想上学,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在幼小的心灵里,战争已打下深深的烙印,战争给他们太多的悲伤,纯真的心灵被战争的炮火炸得粉碎。
这些都已成为历史。当日本的铁蹄在中国土地上掠夺、残杀,当日本悄无声息地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当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投放“小男孩”,上帝也在历史长卷中记下了一笔。昨日的历史让人悲痛。可是,今天,我们不能再让上帝记下战争两个字。希望亲手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上尉在临终是的愿望能够实现:“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
“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海明威说过。然而,人类如果继续破坏世界的安宁,我想,世界迟早会消亡。
何时停止这一切,让天使展开笑颜;何时停止这一切,不要让悲伤占满纯真的眼;何时停止这一切让战火不再燃烧;何时停止这一切,让战争在历史的长卷中消失;何时停止这一切,让和平之花芳香四溢,让和平之鸽展翅飞翔,让和平之舟尽情荡漾。
人类,觉悟吧,不要让历史重演,铭记历史,一起努力,有朝一日,我们可以:
让天使双眼打量这绚丽的景色;
让我们摇荡着旗帜谛听寻迷人的天籁;
让令人兴奋的灵光照亮黑暗的幽谷;
让的火焰燃尽以往的悲伤;
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难忘历史
今年的中秋节比起以往来说,更显特别,因为那天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日子——九月十八日。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开始。从那天起,中国应有了一段痛心的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是艰苦的,他们随时都面临着死亡。敌军是嗜血的魔鬼,在中国大地上肆无忌惮地展开杀戮,人民的鲜血是我们心中永远难以清洗的伤口。
南京人民的头颅,重庆防空洞中横七竖八的尸体,战场上衣不蔽体的少女老妇、残腿缺手的小孩都勾起我们心中最不能忘记的痛。
从此,我们将他们铭记着也被他们警示着,战争中死去的人们!
我们仇恨魔鬼,他们是疯狂而且毫无人性的,我们也记住了他们的残暴。
我们记住历史,历史告诉我们,我们要振奋!
虽然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是残酷的,但是它激励我们,告诉我们中国那段艰难岁月。我们悲痛,因为我们深受着我们的祖国。我们要记住它们,并借它们发奋图强。
历史被我们借鉴,我们在悲痛中整理思绪,吸取教训,并且整装待发,迎接明天。
因为有了那段历史,我们对祖国爱得愈深愈切!我们在那段历史中积聚了所有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所有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
我们站在历史的肩上,放眼未来,历史为我们垫下疼痛但坚实的根基。
现在,中国正在稳定地发展着,每一次成功,都让人无比兴奋,一代代的人痛哭历史又感激历史,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人源源不断。
我们小心冀冀地保存好战争中的遗址,每个地方都告诉我们不同的经历,我们身临其境,踏足每一寸旧地的时候,脑海中思绪万千,心中涌动着的,是满腔的愤怒和自强的信念。我们要面对历史正视历史。
现在,我们都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每一个今天到了明天,就会成为历史,因此,我们都在努力着,努力让每一个今天成为明天引以为荣历史。
我们在历史中成长,中华民族也自豪地挺着胸膛,在每一个新的征途中迈开坚实的脚步。也许这条路还会遇到艰难险阻,但她会坚忍不拔的一直走下去!
【总评】这次作文命题我自认为很有时效性,能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中华历史的兴衰并分析其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较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写好有关历史的话题,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避免说大话,讲套话,而要对自己占有的材料进行挑选分析整合,挖掘材料的深度。同时,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上的辉煌和屈辱:要弘扬创造辉煌历史的民族精神,来激励自己的学习生活,来激励自己将来为祖国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