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节选,回答问题。五猖会(节选)鲁迅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

题目详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节选,回答问题。

五猖会(节选)

鲁迅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 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 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 的人说:这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橛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倡,

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 大船,已经泊在打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 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 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 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 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 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粵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 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甜,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 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 抱起,仿佛在祝货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 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曰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曰。

1. 请你从课本中查阅有关资料解答问题:鲁迅的《五猖会》写于哪一年?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篇回忆性散文的?

2.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从中表现了作者儿时看五猖会前后什么样的心情。

3.选文结尾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流露出的这种心态对人们有什么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二、1.《五猖会》写于1926年。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作者因为要躲避北洋军阀反动当局的通缉进了山本医院和德国医院,在流离中写下了这篇散文。 2.观看迎神赛会之前,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到东关看五猖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父亲逼着背书的扫兴与无奈。 背完书,看到了五猖会的热闹后,却始终高兴不起来,这种沉重感后来一直深深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 3.作者儿时急欲看赛会的欢快心情,因被父亲逼着背书而冲淡,从而揭示了旧式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而他那种久久挥之不去的沉重感,更让我们看到了强制教育对于童心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