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崔颢的《黄鹤楼》,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一个“”字与“”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填空.

题目详情
崔颢的《黄鹤楼》,两个“ ”字是全诗的诗眼?一个“ ”字与“ ”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
填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乘鹤的仙人.   这2句说明了黄鹤楼名字的由来,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停留,还有一传说是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总之,是因为有人曾经乘鹤光临而命名.   这2句就是简单的介绍,初读一般.   细读,感觉就不只是介绍,还有一种沧桑在内,这种沧桑的表现,作者用了一个“空”字.仙人乘鹤,那是何等的激动壮观,站在黄鹤楼上,诗人应该很憧憬那种场面,可惜今非昔比.   我们一般读诗,只是读字面,很少会带上文字的声调,除非这首诗的气场太强,令我们不得已,读李白时常常这样.   这2句有气场吗?有.   表现如下:   1、“乘”和“去”字都是仄调中的入声,入声字读起来有一种急促感,所谓“入声短促急收藏”(古典诗词中的入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去声),尤其是一句中的最后一个字是入声时,顿挫感会比较明显.   2、“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字是理解这句整个字面意思的重点,它的发音是平声,有一种低沉的感觉,与“乘”和“去”形成反差.   3、最重要的是“黄鹤”的重复出现,这在诗中是比较忌讳了,但这首诗不同,它不仅是简单的字面重复,而是代表的意思不同,第1次“黄鹤”只是黄鹤,第2次代表的是“楼”,在读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区别,基本不会形成障碍.   仔细体会,2次“黄鹤”的出现,有了一种语感,再加上有“乘”和“去”2个入声字配合.   还有一个原因,“鹤”也是入声字.   想像着诗人写完这2句,肯定亢奋,好句子靠灵感,而灵感可遇不可求.写字的人都有体会.   律诗往往首联点题,习惯思维,这首诗是想表达人世的沧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