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4分)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是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或是实行集

题目详情
(24分)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是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
——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三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明治维新是东方民族学习西方文明的成功“范例”,日本近代化是第三世界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如美国历史学家赖肖尔就认为,“日本的现代化对现在的欠发达国家是一个最好的榜样”,并判定如果这些欠发达国家“要走出一条跟日本完全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那却是完全非科学的态度”。赖肖尔还认为,虽然日本近代历史中包含着军国主义等问题,可是日本的现代化却获得了极大地成功,是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然而,所谓“范例论”在许多方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以唐朝、明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3分)
(2)据材料二提取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关键信息,并予以说明。(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赖肖尔的观点。(11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唐朝实行集体宰相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监督。(1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但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并受到司礼监的太监的牵制。(2分)差异:古代中国强化专制皇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