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36年11月初,张学良就“停止内战,团结扰日”一事征询杨虎城的意见,杨向张明确提出“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张猛一听闻之下,极为愕

题目详情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6年11月初,张学良就“停止内战,团结扰日”一事征询杨虎城的意见,杨向张明确提出“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张猛一听闻之下,极为愕然,沉默不语。可见“兵谏”发动之事,杨应走主倡者。蒋介石后来也说,西安事变的发生“最出人预料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者,则为杨虎城”。杨虎城是一个敢作敢为而又深谋远虑之人,他的“捉蒋”主张,不会是不加考虑就提出的,而是基于他多年来对蒋的长期观察和反复考虑才提出的。他说:“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但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必须抓到蒋介石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于自食其言乃至回头来打击报复。”……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抗日大局都是不利的。难能可贵的是杨顾全大局,后来在周恩来的劝说下,表示“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程莉、王晓丹《杨虎城的个性与西安事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虎城提出“兵谏”的历史背景及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虎城。(7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背景:日本侵华日益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全民抗日呼声高涨。(4分)原因:中共从中积极推动;杨虎城和张学良以大局为重。(4分)

(2)评价: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联合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责任感;迫使蒋介石暂时放弃内战、走向抗日,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热情的高涨;他无愧于国家。(7分,其他言论符合史实亦可)。

看了(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是一面多棱镜,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太  2020-06-0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  2020-06-1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  2020-06-11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如果说在和平时期政府的根基是美德,那么在革命时期就是美德和恐怖,  2020-06-22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民  2020-07-1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  2020-07-28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  2020-07-28 …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在唐代以前可称为古代社会,自宋代起至现在可说是近代社会.”宋朝(960-12  2020-11-26 …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材料给你的启发。(4分)哈佛大学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  2020-12-18 …

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