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1.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的特点和暗示性。

D.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是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之长处,暗讥西洋诗之短弊。

3.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国诗创作在押韵上没有中国古代诗那么严格的限制。中国诗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说诗的语言要讲究含蓄,要耐人寻味。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外国诗人也主张诗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的特点和暗示性。

C.中国古代诗人在进行诗创作时,特别追求形式美,在声韵、遣词、造句上往往精雕细刻。

D.外国诗与中国古代诗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外国诗的贡献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2.D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可先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大意,然后再仔细筛选辨别选项是否正确。B项,理解不正确,中国的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但因此形成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而不是深奥难懂。所以选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这一考点,题目的设置,或针对一个句群,或针对一个段落,或针对全篇。一般是客观题,即判断说法与原文是否一致。错误的设置一般为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等。原文是中国的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但因此形成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而非选项B中的深奥难懂。故选B。

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一二两段内容,很容易发现,D项,“暗中讥讽西洋诗歌之短弊。”在文中并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所以选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原文和题干可知,此题D“暗中讥讽西洋诗歌之短弊。”在文中并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词语。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一二两段内容,很容易发现,D项,“外国诗的贡献小”错,原文是“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属于曲解文意。所以选D。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是对原文第1段内容的概括,原文是“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可知说“外国诗的贡献小”错,选项属于曲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