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题分析二三段的写作特点,急不用太多.作画冯骥才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地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将案头的青花

题目详情
阅读题分析二三段的写作特点,急不用太多.
作画 冯骥才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地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将案头的青花笔洗换上清水,取两只宋人白釉小盏,每盏放入姜思序堂特制的轻胶色料十余片,一为花青,一为赭石,使温水浸泡;色沉水底,渐显色泽.跟着,铺展六尺白宣于画案上,以两段实心古竹为镇尺,压住两端.纸是老纸,细润如绸,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来纵情挥洒.
  此刻,一边开砚磨墨,一边放一支老柴的钢琴曲.不觉之间,墨的幽香便与略带伤感的乐声融为一体.牵我情思,迷我心魂.恍恍忽忽,一座大山横在面前.这山极是雄美,却又令人绝望.它峰高千丈,不见其顶,巅头全都插入云端.而山体皆陡壁,直上直下,石面光滑,寸草不生,这样的大山谁能登临?连苍鹰也无法飞越!可它不正是我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
  这时,我忽然看见极高极高的绝壁上,竟有一株松树.因远而小,小却精神.躯干挺直,有如钢枪铁杵,钉在坚石之上;枝叶横伸,宛似张臂开怀,立于烟云之中.这兀自一株孤松,怎么能在如此绝境中安身立命,又这般从容?这绝壁上的孤松不是在傲视我,挑战我,
  不觉间,画兴如风而至,散锋大笔,连墨带水,夹裹着花青赭石,一并奔突纸上.立扫数笔,万山峥嵘;横抹一片,云烟弥漫.行笔用墨之时,将心中对大山的崇仰与敬畏全都倾注其中.没有着意地刻划与经营,也没有片刻的迟疑与停顿,只有抖动笔杆碰撞笔洗与色盏的叮叮当当之声.这是画人独有的音乐.随同这音乐不期而至的是神来之笔和满纸的灵气.待到大山写成,便在危崖绝壁处,以狼毫焦墨去画一株松树——这正是动笔之前的幻境中出现的那棵孤松.于是,将无尽的苍劲的意味运至笔端,以抒写其孤傲不群之态,张扬其大勇和无畏之姿.画完撂笔一看,哪有什么松树,分明一个人站在半山之上,头顶云雾,下临深谷.于是我满心涌动的豪气,俱在画中了.这样的作画不比写一篇文章更加痛快淋漓?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时会停了写作的笔,画起画来.
  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运用想象,通过想象展开描写.同时第三段有象征手法,“孤松”是有象征意义的.
看了阅读题分析二三段的写作特点,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小题1:是她那对世界的无私的爱丰富了我,。小题2:在这四年里,,我咬紧了  2020-05-13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7分)[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张可久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  2020-06-09 …

诗歌鉴赏。(5分)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小题1:这首诗是从哪些  2020-06-21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小题  2020-06-21 …

移家别湖上亭(4分)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小题1:诗  2020-06-27 …

古诗欣赏(4分)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小题1:  2020-06-29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4分)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  2020-07-06 …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小题1:补充点评。  2020-07-16 …

任务型阅读下面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古诗,请把古诗跟英文翻译配对小题1:春眠不觉晓,小题2:处处闻啼鸟  2020-11-2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夜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