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

题目详情

20. (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 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 输业)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 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 两步”。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 国家计通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 一粒纽扣售价1 卢布 ,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 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对于苏 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 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 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 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 程度3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 国邻邦”。

                                  —-(美)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 依据材料一,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为什么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 俄国的结束”?(2分)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 划经济”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对比材 料一,两种经济政策的区别主要是什么?(2分)

(3) 材料三中“苏联领导人”是谁?邓小平在中国的“自 由化”改革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保 罗•肯尼迪说“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 邦”?(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20. (1) 苏维埃政权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1分) 新经济政策实 际上是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发展社会主义(或实际上是 利用资本主义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1分)(2) 积极作用:它使苏联迈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为...
看了20.(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