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①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

题目详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①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②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③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④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⑤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
       ⑥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⑦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⑧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
       ⑨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⑩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⑪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卓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⑫“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⑬“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高二寒假语文推荐书目《民国风度》P279,有删节)【相关链接】
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林庚先生早年名声很大,曾位列“清华四剑客”和“北大中文四老”,但后来却被人们遗忘了。
B.林庚先生上课注重形象,讲究穿戴,或中或西,风度翩翩,加上教态大方,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
C.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
D.林庚在文革中被选调入“两校写作组”,被人视为其污点,而从他对待江青送花的态度看,他并非刻意参与到政治中。
E.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人崇仰供奉,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这是一个老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2)与学生在一起时,林庚的哪些方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材料分析。
(3)文中引用了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应是“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B项,“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还有“不用讲稿” “旁征博引”等学问方面的因素;C项,原文说“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可见“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错;钱理群告诉学生接触拜访林先生的原因也是强加的.故选DE.
(2)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归纳概括林庚的“精神品质”,可从人物通讯中林庚先生的言行、别人的评价等去筛选概括提炼.文本第四五段写他为上好最后一节课,精心备课一个多月,精心搭配服饰,课后大病一场,表明林庚先生做事认真、治学严谨.第六段写林庚少问世事、淡泊名利.第七八九段写他爱护后辈,对学生来访起身迎接,感谢相送,表明他真诚谦和,平易近人.第十、十一段袁行霈和钱理群的回忆,表明先生不媚权贵.
(3)此题考查学生概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解题时,应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结合注释先了解这些人是什么人,再找他们的共同点如“都是林庚的学生”“在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等等;再思考引用他们的话对传主的作用“突出林庚的精神品质”“了解林庚的性格”.

答案:
(1)(4分)DE
(2)(4分)①学识渊博,旁征博引,讲课富有感染力.林庚上课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堂下鸦雀无声.②气度不凡.他讲究衣着,素来整洁.上课时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③对待学生随和、真诚.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3)(4分)①三人皆是与林庚关系密切的人,引述他们的话使传记的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②三人的身份地位不一般,评价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③引述内容多为议论评价,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④引用多人多侧面的评述,有助于多方面表现林庚先生的精神品质.(1点1分,意思对即可.)
看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2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于2014年3月15日正  2020-04-08 …

作文童年走了,其实快乐却长在;旅游结束了,其实美景却长留;朋友远离了,其实友谊却不曾疏远;好书读完  2020-05-16 …

童年走了,其实快乐却长在;旅游结束了,其实美景却长留;朋友远离了,其实友谊却不曾疏远;好书读完了,  2020-05-16 …

PISA阅读五年级试题有没有五年级的PISA阅读试题?其他年级也行,只要是PISA试题就行.  2020-06-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3分)给它一个攀爬的理由张丽钧①秃的墙,没有看头。便有邻居建议,干脆  2020-06-23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给它一个攀爬的理由张丽钧⑴秃的墙,没有看头。便有邻居建议,干脆,咱种些  2020-06-23 …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阅读下面的曲词,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2020-07-16 …

初一数学题!绘制频数直方图!为了调查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关机构对某个地区5个街道的50户居民的某项消  2020-07-29 …

材料一科技部部长万钢说,“从1980年到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是以能源消费年均5  2020-12-17 …

新华社近日发布的《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结构与2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