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1~4题。安于途中①从起点到终点,其距离就在途中。②感觉生命总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入河,又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安于途中

①从起点到终点,其距离就在途中。

②感觉生命总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是的,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这很自然——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就有日落,有起点就有终点。但对一些具体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被视作漫长的等待,是在途中就感受到生命最大的煎熬。

③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吗?

④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通常是死亡。即使水气是因为抵达天空才成为彩虹,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也是分别经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为虹和化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的美。

⑤其实,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或者说,生命就是一个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喻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

⑥但我们往往将最美好愿望寄于终极。仿佛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滤,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因此对此处的风景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命总是在别处。当然,每一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如果生是为死,就像花朵是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多大?

⑦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鸟,只有在不停地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不断地从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才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⑧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草,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⑨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尽享人生。

1. 按要求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第④段中以彩虹和蝴蝶为例,其目的在于说明什么?

2 )第⑧段写了候鸟和泉水,是要说明什么?

2. 从本文否定了对生命的哪些看法?(请分条概括)

3. 从全文看,第⑦段中“生命也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一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4. 下面对本文分析鉴赏 有误 的两项是(    

A. 第③段中的几个反问句,既增强了语势,又启发读者思考,起到了过渡作用。

B. 全文多次运用比喻,把对生命历程的认识阐发得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C. 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在表达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颇具感染力。

D. 最后一段不仅与标题首段遥相呼应,而且笼罩全篇,文章的中心也得以深化。

E. 本文以“安于途中”作标题,警示世人对生活应持安于现状、脚踏实地的态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1)过程的重要性。(或:过程成就了美。)(2)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2.(1)出发就是为了抵达;(2)付出就要有结果;(3)将生命的过程视作最大的煎熬和无奈。3.生命不完全是为了抵达,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4.CE(C:应是以议论抒情为主,记叙描写为辅,不能说语言朴实无华E:不是叫人安于现状,而是从现在做起,重视现在。)  
提示:
概括段落大意,抓住关键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