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在乡下住了七年,周遭大量的动植物使他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变得相当敏锐,无意中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
     在乡下住了七年,周遭大量的动植物使他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变得相当敏锐,无意中为日后成为诗人播下了感性的种子。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习读古文。这个少年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
     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热切寻找着一些“精神上的家人”。除了济慈,余光中的“精神家人”还有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雪莱、凡•高、王尔德等。大学毕业后没过几年,余光中被公费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西方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后来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
余光中回忆说,当时杨弦来找他,希望能授权他来谱曲,然后他就把余光中的八首诗谱了曲。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而诱导因素就是耳闻‘文革’惨状,担心自己再也回不去大陆的愁思。”事实上,《乡愁》之类的诗余光中至少写了二三十首。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会背。余光中自嘲说:“它好像变成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大到把我的脸遮住了。”在台湾,情况也差不多。
     在当时的环境下,余光中的这首《乡愁》简直就是华语诗坛上的一个绝响。对此,夏志清曾经在论文中如此解读:余光中所向往的中国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而是唐诗中洋溢着“菊香与兰香”的中国。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却出版了第二卷诗选。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我写的最热烈的诗文是自述,就是写我是什么样的人。以前我讲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整个中年几乎都在这两个状态之间寻寻觅觅,追求归宿。到了《白玉苦瓜》一诗,才算是--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学摄影出身的陈怀恩原以为余光中的作品就是教科书和校园民歌里的那几首,可以拍成一部“诗V”。了解后才发现,五十多年来,余光中的著作累计有一千多部,他的诗集堆起来比他的人还要高!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他与相濡以沫将近六十年的妻子范我存之间的深情厚谊。每次朗诵《乡愁》的时候,只要范我存在现场,读到“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一句,余光中总会伸手指向观众席上的妻子,而妻子也会露出新娘般美丽羞涩的笑颜。
     平时,余光中和其他先生没什么两样。早晨起来,会和太太一同散步,也会帮太太洗碗,驾车送太太去买菜,陪女儿逛商场。看到她们购物时看来看去都不能决定要不要买的时候,他站在旁边,也会和其他男眷一样不耐烦,手足无措。不同的是,对妻子的爱激发出了诗人不少创作灵感。看到妻子腕上戴着的玉镯,余光中便写下了一首诗《问玉镯》.他在结婚三十五周年之际写下的一首《红烛》,更是令人动容。
     最神奇的是,摄制组惊奇地发现,余光中那首《逍遥游》中的文字竟能和江南景色一一对应起来。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解与痛苦。比如去看牙医,那么痛苦的事情,竟也被他写成了一首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乡愁》的发表让余光中在华人世界中家喻户晓,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白岩松访余光中》)
    ②谈及对“逍遥”的理解,余光中认为是“不担心”,“但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需要修养到一定程度可以把事情放下,否则一天到晚要为琐事烦恼。不过,人生有时要执着,有时要放下,这也是道家的一种境界。”余光中说,尽管自己还没有完全进入逍遥之境,“不过写作的时候我就放下别的事情”。
(访谈录“想认识我,暂时忘掉《乡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在乡下住了七年,大自然为日后余光中成为诗人播下了感性的种子;而这七年中学习的古文使得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愿意跟着它走。
B.在青年时期,余光中热切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这些“精神上的家人”是如济慈、屈原一样的西方诗人和中国古代诗人。
C.摇滚乐影响了余光中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抒发心中的不平,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
D.余光中创作题材经历了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不是谁;在这两个状态之间寻觅,追求归宿;知道了自己是谁;脱离了三种情况而全凭缘分。
E.作者取得文学上成就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包括大自然的启示,中国古代文学、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对妻子的爱激发的灵感,等等。
(2)余光中“乡愁”的内涵和《乡愁》的影响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作者写到余光中和妻子范我存之间的感情,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陈怀恩将片子定名为《逍遥游》,如何理解余光中的“逍遥”?请谈谈你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文本进行比较分析,A错在时间上.“学习古文”是在十二岁以后,不应该是住在乡下的时候.B错误.“济慈、雪莱...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余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兔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嗅觉发达B.视觉敏锐C.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及四  2020-12-13 …

兔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及四肢B.具有较大的耳朵C.  2020-12-13 …

兔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嗅觉发达B.视觉敏锐C.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及四  2020-12-13 …

兔子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B.视觉敏锐C.具有  2020-12-13 …

兔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具有较大的耳朵B.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及四肢C.  2020-12-13 …

兔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B.具有较大的耳朵C.视觉敏锐D  2020-12-13 …

兔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及四肢B.具有较大的耳C.视觉敏  2020-12-13 …

兔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嗅觉发达B.具有较大的耳朵C.视觉敏锐D.具有发达的  2020-12-13 …

兔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嗅觉发达B.视觉敏锐C.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及四肢D  2020-12-13 …

兔子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B.视觉敏锐C.具有较大  2020-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