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客观美对于中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
       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
       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
       举个例说,李璨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
       “距离”产生美,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用于诗词、绘画创作也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
       中国画中有“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珍贵且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西洋画强调逼真地描摹出画面的情态,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参与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的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选自玟英《中国画为什么要讲究古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美术的任务是把“美”传递给欣赏者,中国画强调在让欣赏者领略其客观形象“美”的同时,更要能体会到气韵、格调的美。
B.“菡萏香消翠叶残”,若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语意明确通俗易懂,但叶嘉莹认为失去了原句所包含的古老、香气和绿色三个要素。
C.中国画中有“古意”,因为它重意境。这种意境和美感是超现实的,远离现实中的喧嚣躁动和急功近利,让人宁静超然。
D.中国画中有创作者的“我”存在,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画中可以无人,但画境中一定有一个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本文所说的“古意”是指中国画艺术追求的一种境界,它强调意趣自然,离尘绝世,文人画中的这种境界能让人驰骋想象。
B.“距离”产生美,这一审美规律表明越大的审美距离越会激发人联想,从而丰富意象的蕴涵。例如,比“菡萏”更 “古雅”的词,更能产生格调。
C.西洋画的特点是强调外形的逼真,中国画更强调意蕴,重视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前者更重其形,后者更重其神。
D.中国画表现了中国式的审美理想和宇宙观,它蕴含的精神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延伸,欣赏时要把握这种笔墨之外的旨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王国维说,读罢“菡萏香消翠叶残”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这是因为王国维自己情绪低沉才会引起的共鸣。
B.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是因为他的诗有鲜明的画面感,也因为他的诗能够营造出意境,表现出气韵和格调。
C.中国画中的“我”既指绘画的作者,也指中国的文人精神,画面呈现的是绘画者个人的和中国文人普遍的审美趣味两者的融合。
D.“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强调作诗要含蓄。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全是写景,没有写人,但离情沁润在景语中,景中含人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叶嘉莹意见中还有“典雅”,原文第四段表述为“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故选B.
(2)B.“这一审美规律表明越大的审美距离越会激发人联想”错误,原文第四、五段表述为,并不是审美距离越大、越古雅越有美感.审美距离大到超越认知范围,美感也就无从产生了.故选B.
(3)A.从原文第四段的表述可以得知,王国维的感受既来自主观,也来自诗句本身营造的情感氛围.故选A.

答案:
(1)B
(2)B
(3)A
看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位法国的社会学教授曾说过:“若不能谅解彼此的小缺点,便不能让友谊长存。”从这句话中,你受到的启示  2020-05-17 …

口如什么,不是口若悬河口如()四个字的,听说过口若悬河,口如什么呀?快阿1楼的莫乱答  2020-06-02 …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谁若不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这警示我们应该[]A  2020-06-09 …

歌德说过“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下列同学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小  2020-06-09 …

一个人如果能把为别人解决困难作为自己的快乐,他一生都会快乐。歌德曾说过:“若要人喜爱你的价值,你就  2020-06-09 …

我国唐朝时的著名宰相魏征说过:“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后半句话主要是  2020-07-28 …

我国唐朝时的著名宰相魏征说过:“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后半句话主要是  2020-07-28 …

唐朝时的魏征说过:“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后半句话主要是指()A.通过  2020-07-28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美术的要  2020-12-12 …

一位哲人说过:“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番话可以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