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二十四桥何在吴锡平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作《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四桥何在
吴锡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作《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可以说,在所有歌咏扬州的诗词文赋中,要数这一首最为脍炙人口,也最广为人知。尤其是后两句简直成了扬州秀丽风景的一枚经典徽章。事实上,很多人也正是从这两句诗出发,溯源而上,认识二十四桥,认识瘦西湖,继而认识扬州的。可是,在那些纷至沓来徜佯陶醉二十四桥景区美妙优雅的景色中的天南海北客中,又有谁知道,杜牧这首几成绝唱的诗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悬疑千古的谜题:二十四桥所指为何?位居何处?岁月流转 ,和世间许多事物不知所终一样,事实上的二十四桥已经湮没在历史烟云的深处。如今来探究它的身世,只能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检索那些历朝历代留下的关于扬州的诗词文章,二十四桥的身影频繁闪现,这其中对其的记载、理解自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顾盼之间,就和春日里的扬州一样“乱花渐欲迷人眼”了。细细梳理这些隐藏在纸本册页里的文字,大体可将其归纳为这样几种:
一桥说。最有力的佐证莫过于白石道人姜夔的那首著名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细细品味词中意境,当指一座桥无疑。与白石道人同处宋代的另外几位诗人,他们描写的二十四桥,亦可认为是指一座桥。如韩琦“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赵公豫“桥在大业间,今已倾圮”;吴文英“二十四桥南北,罗存香分”,等等。
二十四座桥说。这一看法最开始由北宋沈括提出。沈括作为我国北宋时杰出的科学家,以科学的方法、务实态度,在其传世名著《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中,对扬州的二十四桥逐一进行了落实,详细记载了二十四桥的桥名和地理位置。但有人指出,沈括列举出的桥,实际只有二十三座,其中下马桥出现两次。对一座规模并不太大的城市来说,有两座桥异地同名,可能性似乎不大,文中的两座下马桥,当是指同一座桥。因此,沈括的这一说法并不能让人信服,姑且存疑。
编号说。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扬州城里编号为二十四的一座桥。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编号桥梁,比如杜甫的诗句“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姜夔的诗句“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等。而在关于扬州的诗词中,此类的例子也确实不少,如唐代诗人施肩吾“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张乔《寄扬州故人》“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明人林章《送人诗》“不知今夜秦淮水,关到扬州第几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的友人姚世鲸也有“记取扬州郭,寻君第几桥”的诗句。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推测,或许当时的扬州有对桥梁进行编号的做法,但要说二十四桥是编号二十四的桥 还需要直接的证据。
泛指说。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数字有一种虚指、泛指的用法,如“三生有幸”、“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三百六十行”、“七十二变”、“弱水三千”等等,这里面的数字并非确指,那么,二十四桥是不是也是用来泛指扬州的桥梁之多呢?只能说有这种可能,与编号说一样缺乏直接而确凿的证据。只是有人以杜牧好以数字入诗的事实提供了一个并不晓白的旁证。的确,杜牧的很多诗作中都出现了具体的数字,如《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村舍燕》“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洛中送冀处士东游》“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邱。”诸如此类,都是泛指和约数,扬州的二十四桥也极有可能如此。
以上几种说法各自自圆其说,谁也没有压倒对方的说服力,谁也无法推翻另一方的观点,因此二十四桥之谜也就一直无从定论。但身世的悬疑未决终不影响人们对二十四桥赋予众多绮丽的想象。
小题1:对“扬州秀丽风景的一枚经典徽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杜牧诗作中最出色的诗句,历来“脍炙人口”。
B.“徽章”说恰如其分地描画出二十四桥拱形的特征。
C.诗句描绘的形象、意境是扬州风景秀丽的最典型的代表。
D.这是人们认识二十四桥、瘦西湖等扬州风景的真正原因。
小题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
A.杜牧的几乎成为绝唱的诗句为后人留下了千古难解之谜。
B.只有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才有可能对二十四桥的身世进行探索、研究。
C.梳理诗词文章中的文字,可以看到对“二十四桥”大体有四种解说。
D.“一桥说”“二十四桥说”“泛指说”还是有直接证据的。“编号说”缺乏直接确凿的证据。
小题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石道人姜夔的诗句比宋代另外几位诗人的诗句更能证明“二十四桥”原本是一座桥。
B.对二十四桥身世的记载理解众说纷纭,从侧面表明杜牧诗作的巨大影响力。
C.二十四桥之谜悬疑未决,各种论争尘埃未定,说明我们的考证学尚欠科学性和权威性。
D.千古而来,人们对二十四桥赋予众多绮丽想象,正是其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反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徽章是表示身份特点的标志,是一种代表。故ABD均不合适。)
小题1:D(泛指说和编号说都缺乏直接而确凿的证据。)
小题1:C(二十四桥身世悬疑未决是因为历史久远,众说纷纭,现在还未有定论。这正是考证
界客观严肃的态度的反映。)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靓景哀情——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赏析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  2020-05-16 …

1.阅读理解① “ 吹牛”大王真名叫陈瑾,但这真名几乎被大家忘记了.因为他爱吹牛,而且吹得很神.不  2020-05-16 …

标点符号问题,“大爱不留名,施恩不图报.”这是杜大姐简单但真实的想法.的标点恰当否.就是:“大爱不  2020-06-15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吹笛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  2020-06-26 …

清明节踏青作文不觉间,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和煦的春风吹呀吹,吹醒了大地,吹绿小草,吹红桃花  2020-07-05 …

"吹缅吥寒杨柳风."是南朝志南和尚写的中的诗句.原诗是:"古木隂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  2020-07-06 …

成语“滥竽充数”中的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每次都要300人一齐合奏.有个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进吹竽  2020-07-07 …

填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完整.1.()春天()吹遍()大地.2.()露珠挂在()小早上.3.英雄们(  2020-11-07 …

按要求写句子.例按要求写句子.例:衣服被风吹掉了.风把衣服吹掉了.大家被萨沙的叫声吸引过来.  2020-11-28 …

狂风呼啸,吹倒了大树,吹走了小茅屋的屋顶.改成拟人句怎么改?狂风呼啸,吹倒了大树,吹走了小茅屋的屋顶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