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春天的梦苏叔阳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多像梦的使者。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春天的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多像梦的使者。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

  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的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春天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它,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它,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驱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以前的一个冬天。那时候好像比现在冷得多。科学家们断定:我们的星球将变得温暖起来。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我只记得,那时候冬天的早晨,赤手去握铁条,会把手粘掉一层皮,吐到地上的口水,立时就会凝成小小的冰块。那时我比今天年轻,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朗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的像一棵小草发出了青春的嫩芽,在我的面前伸展开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所有我们民族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那个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以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有木然的眼光的农民,为我烧起一小堆用枯叶燃起的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对灵魂的践踏。可我总在问自己:他们也有春天的梦吗?那些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而依然贫困的,有着木然的眼光的农民?

  又是一个春天。祖国的大地被泪水漂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

  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地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可它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到一切人的心头。把那个令人心寒的木然的眼睛,吹活转来,放出活泼泼的光芒。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这里的春天是短促的,而且常常挟裹着风沙。但我生长在这儿,我必得爱这个春天,这个属于我的春天。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春天快来吧。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但接着却写了春天的两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试回答:

①春天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三次写到生活的“寒冬”,联系全文,看“寒冬”所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个回忆渐次展开,希望的成分似乎逐步削弱,但这却是作者“欲进先退”的艺术处理。

B.“我熬过了对灵魂的践踏”是说作者挺过了那寒冷的冬天,经受了极端贫困生活的折磨。

C.“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中的“长睡”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不愿接受巨人逝世的残酷现实。

D.“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这警句式的概括,点出了梦幻和春天的内在联系,也道出了作者热爱春天的理由。

E.文章结尾部分,作者没有忘记照应开头的雪花,又一次写到“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首尾呼应,并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一是短促;二是寒冷或风沙大。 (2)这样写既抓住北国春天的特点;又是反衬,以突出春天赋予世界色彩,并能唤醒沉睡在心灵里的种种追求。(回答侧重在自然和人) ①解放前夕的迷惘;②接受“再教育”的苦闷;③周总理或巨人逝世的悲伤。(意思对即可) (3)BC
看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