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品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下列关于这首词的

题目详情
品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①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词的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跃马扬戈、驰骋在前线的勃勃英姿。(  )
B.词人运用对比,极力抒写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
②赏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①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分析作者感情的能力.
第一小题:“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赏析作者感情,作者在这首词中书写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愤懑.所以这句话正确.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作者本来心有壮志,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只能老死在沧洲.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因为壮志难酬的愤懑.
答案:
①A.√    B. √
②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达到内心的失望、痛苦或壮志难酬均可)
译文: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觅,只留下这尘封色暗的貂裘.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敌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