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向往平民郭翠华①纳兰性德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爱妻朝夕相处,有朋友经常往来,坐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这种超然物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向往平民

郭翠华

①纳兰性德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爱妻朝夕相处,有朋友经常往来,坐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这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生活,是纳兰性德至死都不曾瞑目的向往。

②而作为康熙大帝的御前一等侍卫,权臣的儿子,满清贵族的公子,纳兰性德却不得不过着另一种生活。他只能陪伴在康熙大帝的左右,鞍前马后,四处奔忙。在别人眼里,纳兰性德可谓占尽了风光和荣耀,但纳兰性德却没有一丝的得意和张狂。当他和康熙大帝一道顾盼江山时,他飘忽的目光,就像游离的云朵浓缩着无言的惆怅,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官场的生活,他甚至对政治有点厌恶,他希望自己能像平民那样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所向往的生活平实纯粹而又简单,然而,他却被命运的缰绳牢牢地羁绊着,不得不成为皇帝御座前的一个尊贵的小摆设。

③纳兰性德只能看着时光水一般地流淌,心疼着自己的生命在日复一日中消逝,他的心就像一台空磨子,每天都在转动,但挤压出的都是无法诉说的郁闷。

纳兰性德自由的灵性曾经就像一片饱满的绿叶,却不得不面对冬季里满眼的苍凉。 纳兰性德走的时候,正是繁花似锦的春天,他孤寂的目光透过窗棂伸向遥远的天空,天空下就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平实的生活。他疲惫的心现在终于憩栖下来,他把自己终于还给了自己。他看见先他而去的妻子正在向他招手,他终于丢下了早已厌倦了的官场生活,脱离了虚情假意的上层社会,像一只脱蛹而出的蝶,飞出了壁垒森严的宫殿。那年,他才三十一岁。

⑤而纳兰性德的这一切,却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我们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纳兰词》。在这本收集了他三百多首词的集子里,我们认识了另一个纳兰性德。读他的词,如同读他的人,他的那些词就像一朵朵荷,散发出冷艳的馨香。纳兰性德在无奈的岁月里,只能以他的词诉说自己,但他不曾想的是,因为他的词,我们找到了他。我们不仅找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我们还找到了一个至情至性、至真至善的兄弟,可以与之终生为伍的朋友。历史只会淹没一切琐屑的不齿的污泥尘垢,而一切人性的光芒都不会被淹没的。曾经,在厚厚的铠甲后面,在英武的外表下,在“翡翠丛中,鹅黄队里”的纳兰性德所执著的人生理想,正是十六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对人性的呼唤和呐喊。纳兰性德则是以他最孤独的方式,以他的词表达了他对上层社会的不屑,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对诚挚爱情的追求,对友谊的渴望,纳兰性德的人格魅力由此再现,他对生命本质的热爱与追求无不闪耀出温暖的光芒。

⑥纳兰性德的词却让我们看到了在满清王朝政权的背后所潜藏的漩涡与险滩,辉煌背后的衰败与没落,更让我们看到了作为诗人的纳兰性德无法享受的那种平庸和浅薄。高处不胜寒。纳兰性德只能像所有的有良知的文人一样,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独自品尝那份孤寂、清凉和凄苦。

⑦一个很平常的夜晚,纳兰性德终于转回了他的背影,他看见了作为平民的我们,怎么用相同的目光凝视着他。他的眼中有晶莹的泪水,因为孤寂太久,因为等得太久。当他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个清纯而忧郁的诗人,看见了一个淡泊而又正直的青年。当我们走向他的时候,也如同走向我们自己。就像一个叫慧子的人说的:“所有献身文化的人,没有人能逃得过这种宿命!”我们只能承受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命运,因为我们的孤独永远都是相同的。(节选自《散文百家》2004年09期)

1.纳兰性德向往平民的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答:                                                                                

2.分析“纳兰性德自由的灵性曾经就像一片饱满的绿叶,却不得不面对冬季里满眼的苍凉”一句的丰富含意和表达效果。

答:                                                                                 

3.概括纳兰性德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答:                                                                                

4.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引用慧子的那句话?有人说:“读郭翠华的散文最大的感受是亲切自然,叫人心灵愉悦又绝不轻松。”此文的“不轻松”是指什么?

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他希望自己能像平民那样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向往自己的生活平实纯粹而又简单。(或:有爱妻朝夕相处,有朋友经常往来,坐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这样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生活。)

2. 饱满的绿叶形容纳兰性德青春活泼的生命状态,但现实环境却让他无法尽情地释放生命活力。此句巧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物的无奈和痛苦。

3. 对上层社会的不屑,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对诚挚爱情的追求,对友谊的渴望,对人性的呼唤与呐喊。

4.此句深化主题,深刻地说明了献身文化富有人文理想的人,同他生活的环境格格不入,水火不容。这是命中注定,无法逃脱的。“不轻松”是指作者呼唤有历史责任感的文人要坚守自己的理想,要耐得住寂寞。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向往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孔老夫子著过书吗我在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他提到这六经没有一本是夫子所著,就算是为易,礼,作注  2020-05-17 …

六经是孔夫子所著吗我在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他提到这六经没有一本是夫子所著,就算是为易,礼,作  2020-05-22 …

假如你是李东,你在外地上学的好朋友兰兰写信给你,向你寻求帮助,请你根据信的内容写一封回信.1,兰兰  2020-06-05 …

下面是“纪念依法治国方略实施10周年‘众语依法治国’专栏”中两位网友所发的帖子。请分析网友的帖子,  2020-06-19 …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在其《西南联大纪念碑文》中写道:中国“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杂陈,相得益彰。”  2020-06-23 …

赵友兰有道数学题做不出,请教班长郭巧玲,郭巧玲让她先看例题,再好好想想.根据以上情境,想象一下她们  2020-06-29 …

关于团结的成语金龟换酒金兰之友兰友瓜戚民胞物与莫逆之交戮力同心同心协力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情深潭水雪中  2020-07-24 …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  2020-11-13 …

修改三副对联:解放前清华大学招生国文试卷有对对子一项。有一年著名学者、教授陈寅恪出的试题是“孙行者”  2020-12-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青年冯友兰的重大选择王仁宇1923年,冯友兰学成归国,应聘到中州大学。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