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课文中的两首词,完成1~5题。1.下列语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题目详情

阅读课文中的两首词,完成1~5题。

1.下列语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眼在哪里?它的含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请你具体说说,他的用典好在哪里。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作者的旨意是什么呢?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以美人烘托英雄,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美学情趣。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提示:这是写作技巧鉴赏题,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对具体的语言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化知识为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在反复训练中提高。

参考答案:(1)用了比喻、拟人和移情的手法。“玉簪螺髻”,用比喻写山之形。“献愁供恨”,用拟人写山之神。山无所谓愁与恨,但是词人满腹忧愁,于是在他的眼里,所有的自然景物仿佛也都披上了忧苦愁恨。这是移情于景的手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反过来,又更能表示人内心的愁苦。

(2)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词人用“落日”“断鸿”这样的衰败景物,衬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同时,辛弃疾也用“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3)用缩句和比喻的手法。“风雨”,喻词人一生漂泊,身世浮沉。“树犹如此”,用缩句的手法,表达“时不我待”的感受。同时,“风雨”也喻南宋在风雨飘摇之中。

(4)用了借代、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舞榭歌台”代指孙权创建的功业,也是当年承平气象的象征。“雨打风吹”喻历史的风雨。这个诗句用形象描写的方法,说明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

(5)用借代、比喻、夸张的手法。“金戈铁马”,代精锐的军队;“气吞万里如虎”,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当年刘裕北伐所向披靡的气势。

2.提示:通过分析词眼把握作品的主题,是鉴赏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本题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方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词眼在“登临意”三字。词人登上赏心亭,目的是抒发自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愁。词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登临意”。

3.提示:辛弃疾很会用典,他作此词时,已年过六旬,人上了年纪,自然喜欢讲古,再加之题为“怀古”,托古讽今,用典在所难免。全词用典虽多,却都相当贴切恰当,不仅没有妨碍思想的表达,而且用简练的语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非一般“掉书袋”可比。本题要求体会其用典,深入理解词的主旨。

参考答案:首先,词人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对照。词中所选典故,均与京口北固亭有关,与帝王将相有关,且都是南北分离史事。使用这些典故,可直而不露、隐而不晦地与南宋统治者进行类比或对比。如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郁郁于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侂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使人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才,令人久久扼腕长叹。其次,作者用典,善于截取形象的画面,采用生动的语言。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北国社日的场面,“一片神鸦社鼓”,其喧嚷之声闻于耳畔;写自己壮志难酬,“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萦绕笔端。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全无刻板生涩之感,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

4.提示:用典是辛词的特点,通过用典含蓄地表达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因此,如何正确把握词人用典的旨意,就成为鉴赏辛词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里只是举出一个例子,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参考答案:第一种理解,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这样理解把“归”,释为归乡。词写的是词人的思乡之苦。第二种理解,归,释“归隐”。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辟齐王东曹椽”,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俄而齐王败,时人以为他有先见之明。(见《晋书·张翰传》)后人遂以这个典故赞归隐之念,作者则不以为然,反用这个典故,说明自己不愿隐退:现在季鹰(借指作者自己)归隐回家了吗?张翰见齐王将败而退缩,作者在南宋面临危急的时刻,却耻于归隐,作者反用这个典故表达他尽忠报国、挽狂澜于既倒的赤心。本书采用第二种理解。

5.提示:这是一道写作鉴赏题,也是一道比较分析题。以美人衬托英雄,这是两首词的共同点,但写法上有正侧、虚实之別,至于在词中的作用,更是各不相同。这些都要细心体味。

参考答案: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用的是侧面实写,因为小乔为周瑜之妻,实有其人,赤壁破曹之时尚健在。词人运疏于密,在紧张激烈的赤壁大战之前,穿插这一个细节,看似闲笔,实际上是以此衬托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气概和风采。辛词在结尾,怨无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是正面虚写,因为无人可托,也无美人来揾泪,暗示了无人抚慰志士之心,惟有独自哀伤,发其世无知音之叹。词以美人来衬,使词融入一种刚柔相济之美。

看了 阅读课文中的两首词,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