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野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A1、A2、A3分别决定灰色、褐色、白色,它们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甲对乙显性、乙对丙显性,则甲对丙也

题目详情

野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A1、A2、A3分别决定灰色、褐色、白色,它们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甲对乙显性、乙对丙显性,则甲对丙也显性,可表示为甲>乙>丙),根据遗传系谱图回答问题。

(1)基因A1、与A2、A3的根本区别是         。 若A1共含有1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共200个,则该基因第三次复制,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该基因所控制合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为         
(2)已知A2对A1显性,根据系谱图可确定A1、A2、A3的显性顺序是      (用字母和符号表示)。I2的基因型为        。Ⅲ1与Ⅲ5交配产生灰毛子代的概率为      
(3)野兔有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将Pelger异常的雌雄野兔杂交,后代结果如下:正常雌兔58个,Pelger异常雌兔117个,正常雄兔60个,Pelger异常雄兔119个。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         
(4)欲探究野兔毛色基因与Pelger异常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计实验如下:取Pelger异常的纯种灰毛雄免与正常的白毛雌兔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中Pelger异常的灰毛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     ,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     ,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分) ⑴ 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4000    20  ⑵   A2>A1>A3(2分)A2A1  5/6  ⑶致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⑷2:1(2分)  3:1(2分) 解析
分 析:
(1)基因是由脱氧核苷酸为单位经连接而形成的长链,基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0,G=C),则A1中C的数量为(1200×2-200×2)÷2=1000个,则该基因第三次复制,共需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23-1)×1000=4000;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为20种,故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为20种。(2)由遗传图解Ⅱ3和Ⅱ4均表现为灰色,生出Ⅲ4白色个体,故可判断灰对白为显性,即A1>A3;又已知A2对A1显性,所以等位基因的显隐顺序为A2>A1>A3。根据Ⅰ1表现为白色(A3A3),Ⅰ2表现为褐色(A2_)且子代出现灰色(A1_),说明I2是杂合体,所以其基因型是A2A1。由Ⅲ2表现为白色(A3A3),可推知Ⅱ1的基因型为A1A3,Ⅱ2的基因型为A2A3,进而可知Ⅲ1表现为灰色的基因型为A1A3;又根据Ⅲ4(A3A3)可知Ⅱ3和Ⅱ4的基因型都为A1A3,故二者生出Ⅲ5表现为灰色的基因型为1/3A1A1,2/3A1A3;则它们资本交配产生灰毛子代的概率为1-2/3×1/4=5/6。(3)根据Pelger异常的雌雄野兔杂交,后代结果都是正常:异常=1:2,而不是1:3,说明致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4)用F1中Pelger异常的灰毛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由于Pelger异常致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所以F2中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2:1时,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F2中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3:1时,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显隐性的判断及遗传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看了野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