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亦雅亦俗汪曾祺黄波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世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
(2)文题为“亦雅亦俗汪曾祺”,试简析“雅”与“俗”分别体现汪曾祺怎样的性格特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的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此题可先理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本身的意思,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既要有“士大夫的趣味”又要有“平民的情怀”,体现在为文上抒情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也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2)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概述文本中汪曾祺先生的“俗”“雅”,然后再从文本中把握作者对汪曾祺“雅”与“俗”的分析与评价.可从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中直接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即可.例如,“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可分别从“俗”“雅”的角度概括.

答案:
(1)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
(2)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作画是“写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是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