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材料一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2)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材料三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材料一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2)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
材料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3)材料三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它使得哪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可知,作者是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被称为“楚辞”,代表作有《离骚》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楚辞代表作《离骚》的语句.
(2)据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可知,李太守指的是李冰,伯禹指传说中的大禹.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
(3)据材料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对都江堰的评价,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答案为:
(1)屈原、《离骚》.
(2)李冰、大禹.
(3)都江堰、成都平原.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