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 也; 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 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 ,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 难也;然越为 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 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 非可刑而不刑也 ;百工维时,庶绩 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 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 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其于化民也,若风 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 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秦族训》)

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 也                正:正确

B.死不还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 而民和                唱:倡导

D. 其党与                  察:仔细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创流血, 难也          碧水东流 此回

B.然越人为 以求荣也        若风 摇草木

C.百工维时,遮绩 熙        群贤毕至,少长

D.圣王在上,明好恶 示之    各 小大之材处其位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作用那些对自己惟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6.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联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联以弓矢定四方 识之犹未能尽 况天下之务 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5:ACBCD 6.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看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