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述庵文钞》①序姚鼐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②。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述庵文钞》

姚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 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 。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 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 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 智昧于所当择也 。夫天 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 之 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 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 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览万里, 助成国家定绝域之奇功 。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 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 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 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

鼐少 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 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 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诗集及他著述,其 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 一以余此言求之, 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

     [注]①《述庵文钞》,清王昶所著。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 ②义理:儒家所讲的道理,后世专指程朱理学所倡之理。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进行考证辨析,是清代汉学家研究古籍的主要办法。文章:这里主要指文辞的表达方法。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有言义理之 者                 过分

       B .鼐心独 其才                     珍贵

       C 寄于金陵                       拜见

       D .其 虽不必尽同于古文             体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当以为文之至美 反以为病者             精到 意不至于竭尽

       B .夫天 生才,虽美不能无偏                 有唐宋大家 高韵逸气

       C 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                       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

       D 若独异                                         鼐少 京师识先生

3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原文: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

译文:如果不好好运用,有的人就会导致互相妨害

       B 原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译文:但是智慧就会被自己选择的东西所蒙蔽

       C 原文:助成国家定绝域之奇功

译文:辅助国家成就安定边疆的杰出功业

       D 原文:一以余此言求之

译文:一旦用我这些话来探求这些作品

4 .下列各句, 不属于作者对写作的看法的一句是                                                       

       A .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

       B .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

       C .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

       D .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指出,“义理、考证、文章”三者 都是构成“学问”的一部�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1-26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实词理解

B

以……为贵,重视

2

虚词理解

A

却,连词,表转折关系。 B .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 的,助词。 C . 相当于“而”,可译为“来”或不译,连词/ 因为,介词。 D .与,跟,介词 /

3

句子理解

C

A .“或”应理解为“或许”“可能”。 B .应为“因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事物)上面智性变得愚钝糊涂了”。 D .“一”应为“都”“一概”的意思。

4

观点概括

D

是世人对王兰泉先生成就文章之原因的误解。

5

内容概括

C

王兰泉能写出好文章,关键是他能善用“上天给他的、能兼长的才能”而不是其独特的经历。

参考译文

我曾经谈论过学问的事情,有三个方面,就是义理、考证、文章。这三个方面,如果好好地运用,就能够相辅相成;如果不好好运用,就可能会导致互相妨害。现今博学强识并且有良好的言行的人,其文章本来就高贵;孤陋寡闻并且学识浅薄的人,其文章本来就浅陋。但是世间有过于追求义理的人,他们的言辞杂乱没有条理,粗俗浅显,像语录体,没有文采;有过于追求考证的人,他们的文章就会到了琐碎繁绕的地步,言语没完没了。自以为文章美到了极点,却反而因此成了弊病,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对喜欢的东西喜欢得太过份,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事物)上面智性却变得愚钝糊涂了。天生有才能的人,他的文章虽美但不能没有偏重,所以能兼有三者长处的是最为宝贵的,然而兼具了众长之中也还是会有不足。(这样看来)难道充分运用上天给的才华,而且不因为才华而自我蒙蔽的人不是很难得的吗?

青浦王兰泉先生,他的才能是上天赐予的,是三者兼具的人才。先生写的文章,具有唐宋名家高雅的韵味,飘逸的气度,且文章议论考证,言辞漂亮却不烦琐,内容广博却不繁杂,精细周到却不会把意思说尽。这是因为他善用上天给他的、能兼长的才能,却不因为自己过分喜欢的缘故妨害文章之美。先生当官长期随军征战,在梁州、益州等地奔走,历览万里之景,辅助国家成就安定边疆的杰出功业。于是他取用这些奇异的见闻,阐发成为奇伟、卓异的言辞写成古文,这是别人所不曾有的。世人因此说那是上天帮助而成就了先生文章,好像唯独先生和别人不一样。我却说这并非是先生与众不同之处,先生能用尽自己 ( 三者兼之 ) 的才能,并好好地承受上天给予他的禀赋,这才是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年轻时在京城认识先生,当时先生才三十岁,我心里就很重视崇尚他的才能。到先生官至正卿,年老归来海上,自己修定文章名为《述庵文钞》,共四十卷,从金陵寄给我。打开来读,自认为能粗地懂得先生深刻的用意。恐怕天下的读书人读先生的文集,只会叹服他优美的文辞,或许不明白个中的原因,所以我不能隐藏自己愚陋的见识,不能不清楚地(把这些见识)告诉天下人。至于先生的诗集和其他著述,体裁虽然不一定和古文相同,但一概用我这些话来探求,也都可以体会到其中极美妙的地方。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冯其庸的文化和学术人生姚晓  2020-06-20 …

水的柔——人之学作文  2020-06-25 …

薛谭学讴文言文,翻译,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薛谭身上薛谭学讴文言文,  2020-07-10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儒家之心学是全部儒学思想最基本的“硬核”,其他方面都  2020-07-25 …

文言文司马光好学读文言文解释意思: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患:若: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讽乃止.迨  2020-07-28 …

四年级学生订阅《小学生作文大王》和《小学生数学报》两种读物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四分之一,订阅小学作文大  2020-11-05 …

与魏叔子论文书翻译夫文者,非仅辞章之谓也,圣贤之文以载道,学者之文蕲①弗叛道.故学文者必先濬②文之源  2020-11-10 …

把下列句子划横线的部分改为双重否定式排比句。(3分)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  2020-11-28 …

把下面句子画线部分改为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  2020-12-06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以学自损,不如无学文/颜之推①夫学者,所以求益耳①。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