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述庵文钞》①序姚鼐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②。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

题目详情

(一)《述庵文钞》

姚 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 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 。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 智昧于所当择也 。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览万里, 助成国家定绝域之奇功 。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

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诗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 一以余此言求之, 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

[注]①《述庵文钞》,清王昶所著。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 ②义理:儒家所讲的道理,后世专指程朱理学所倡之理。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进行考证辨析,是清代汉学家研究古籍的主要办法。文章:这里主要指文辞的表达方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过分

   B.鼐心独贵其才                    珍贵

   C.见寄于金陵                      拜见

   D.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            体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

        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

B.

       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

        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

C.

       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

        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

D.

       若独异于人

        鼐少于京师识先生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原文: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

    译文:如果不好好运用,有的人就会导致互相妨害

B.

   原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译文:但是智慧就会被自己选择的东西所蒙蔽

C.

  原文:助成国家定绝域之奇功

    译文:辅助国家成就安定边疆的杰出功业

D.

原文:一以余此言求之

译文:一旦用我这些话来探求这些作品

4.下列各句,不属于作者对写作的看法的一句是                             

A.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

B.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

C.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

D.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义理、考证、文章”三者都是构成“学问”的一部分,应该“相济”、“兼长”,不偏废,不相害。

B.作者认为,如果过于追求“义理”、“考证”,就会导致文章言辞杂乱,内容琐碎繁绕,难以成为上乘之作。

C.作者以王兰泉先生的写作为例子,说明要写出描写精细而意味不尽的文章,就必须有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

D.作者希望读书人不仅要懂得欣赏《述庵文钞》优美的文辞,更要从中领悟到王兰泉文章的魅力是在于“兼长”。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B以……为贵,重视

 2.A却,连词,表转折关系。B.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C.相当于“而”,可译为“来”或不译,连词/因为,介词。D.与,跟,介词/在,介词。

3. C A.“或”应理解为“或许”“可能”。B.应为“因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事物)上面智性变得愚钝糊涂了”。D.“一”应为“都”“一概”的意思。

4.D是世人对王兰泉先生成就文章之原因的误解。

 5.C王兰泉能写出好文章,关键是他能善用“上天给他的、能兼长的才能”而不是其独特的经历。

参考译文

我曾经谈论过学问的事情,有三个方面,就是义理、考证、文章。这三个方面,如果好好地运用,就能够相辅相成;如果不好好运用,就可能会导致互相妨害。现今博学强识并且有良好的言行的人,其文章本来就高贵;孤陋寡闻并且学识浅薄的人,其文章本来就浅陋。但是世间有过于追求义理的人,他们的言辞杂乱没有条理,粗俗浅显,像语录体,没有文采;有过于追求考证的人,他们的文章就会到了琐碎繁绕的地步,言语没完没了。自以为文章美到了极点,却反而因此成了弊病,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对喜欢的东西喜欢得太过份,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事物)上面智性却变得愚钝糊涂了。天生有才能的人,他的文章虽美但不能没有偏重,所以能兼有三者长处的是最为宝贵的,然而兼具了众长之中也还是会有不足。(这样看来)难道充分运用上天给的才华,而且不因为才华而自我蒙蔽的人不是很难得的吗?

青浦王兰泉先生,他的才能是上天赐予的,是三者兼具的人才。先生写的文章,具有唐宋名家高雅的韵味,飘逸的气度,且文章议论考证,言辞漂亮却不烦琐,内容广博却不繁杂,精细周到却不会把意思说尽。这是因为他善用上天给他的、能兼长的才能,却不因为自己过分喜欢的缘故妨害文章之美。先生当官长期随军征战,在梁州、益州等地奔走,历览万里之景,辅助国家成就安定边疆的杰出功业。于是他取用这些奇异的见闻,阐发成为奇伟、卓异的言辞写成古文,这是别人所不曾有的。世人因此说那是上天帮助而成就了先生文章,好像唯独先生和别人不一样。我却说这并非是先生与众不同之处,先生能用尽自己(三者兼之)的才能,并好好地承受上天给予他的禀赋,这才是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年轻时在京城认识先生,当时先生才三十岁,我心里就很重视崇尚他的才能。到先生官至正卿,年老归来海上,自己修定文章名为《述庵文钞》,共四十卷,从金陵寄给我。打开来读,自认为能粗地懂得先生深刻的用意。恐怕天下的读书人读先生的文集,只会叹服他优美的文辞,或许不明白个中的原因,所以我不能隐藏自己愚陋的见识,不能不清楚地(把这些见识)告诉天下人。至于先生的诗集和其他著述,体裁虽然不一定和古文相同,但一概用我这些话来探求,也都可以体会到其中极美妙的地方。


看了(一)《述庵文钞》①序姚鼐余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直水文考察队从驻地出发,沿江考察,第一天向上游走了七又三分之二千米,第二天向上游走了四又四分之三  2020-05-17 …

三分之一理论如果一场演讲,有三个参赛者,那么第几个出来,在投票者中,更有心理上的优势,换种问法,一  2020-06-17 …

求红黄白三种求个数的思考题有红黄白三种球共16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三分之一、黄球的四分之一、白球的  2020-06-26 …

考墙摆放梯子时,若梯子底端离墙的距离为梯子长的三分之一时,现有一长度为9米的梯子,当梯子稳定摆放.  2020-06-27 …

高中英语作文;高考在即,高三的学生目前正处在紧张复习应考的气氛中一名高三学生,在高考来临之际,想和  2020-07-03 …

数学行测公考某公司有三个部门,第一个部门的人数是其他两个部门人数的三分之一,第二个部门的人数是其他  2020-07-08 …

数学题一道,告诉我30哪来的某校入学考试,报考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被录取,录取者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高  2020-07-30 …

在考古学家发现的40多个北京人个体中,大约三分之一没有活过14岁,其他的年龄也不大.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2020-11-10 …

考考你的思维能力(是聪明的就进来吧)有两包糖,每包有奶糖、水果糖、巧克力糖三种1、第一包糖的粒数是第  2020-11-24 …

某次考试规定:共考三门课,凡考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发给优秀证书.(1)三门成绩之和大于280分的;  2020-12-04 …